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12年第4期
编号:1482304
跟腱病的外科治疗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1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
止点,肌腱,1传统开放跟腱清理手术,2开放跟腱清理及重建手术,3跟腱的微创外科手术,1经皮纵向肌腱切割术,2微创跟腱清理剥离术,3内镜下跟腱手术,4细胞治疗
     唐康来 陈磊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重庆400038)

    肌腱病(tendinopathy)是目前骨科学和运动医学面临的主要伤病之一,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报告,肌腱病占所有与跑步有关损伤的30%以上,占运动员职业病的48%以上,职业运动员一旦发生肌腱病,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终结。常见的肌腱病有:跟腱病、肩袖损伤、冈上肌腱炎、网球肘等30余种,其中,跟腱的肌腱病简称跟腱病,发病率非常高。跟腱病在跑步类运动员中约为11%,在舞蹈演员中约为9%,在部队新兵中为14.5%,在乒乓球运动员中小于2%,在长跑运动员中高达52%[1,2]。目前跟腱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跟腱病与跟腱过度使用或过度承受载荷有关,过度的牵伸载荷是跟腱病的最初发病因素,如过度运动或重复的运动姿势[3]。跟腱病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假说:力学理论和神经血管理论。有人认为与肌腱血管的低灌注和神经递质的增加有关,循环减少导致组织缺氧和肌腱细胞减少,神经递质的增加导致肌腱病疼痛等症状;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慢性劳损性因素引起,肌腱组织中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表现为所谓的“力学退变化”。跟腱病发病机制主要有炎症介质学说和基质退变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过度的牵伸载荷导致肌腱纤维微损伤,早期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新生血管形成和神经介导的炎性因子增加,肌腱细胞和胶原数量减少,蛋白聚糖、葡萄糖氨基聚糖类等重要细胞外基质的重塑,胶原纤维的紊乱,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例失调,再生蛋白和蛋白水解酶mRNA水平的增加等病理变化,肌腱组织中出现异位骨化和脂肪组织形成。

    肌腱组织中出现异位骨化和脂肪组织形成是跟腱病的主要病理改变,除此之外,还包括跟腱止点或中部肌腱变性,伴随腱围炎、跟腱部分撕裂、跟骨后滑囊炎、跟腱后滑囊炎、Haglund跟骨畸形或跟腱止点处的钙化等并发损伤。跟腱病分为腱止点末端病(跟骨末梢部)和腱中部腱病(腱骨连接处2~6 cm)。临床上常表现为跟腱区域的疼痛,局限压痛、肿胀,影响使用并在运动或日常活动时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是其核心症状。侧位X线片可以发现跟腱止点的钙化和Haglund畸形的存在;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跟腱是否存在部分撕裂、肌腱周围炎等;MRI可以显示跟腱前(后)滑囊炎、跟腱部分断裂等。跟腱病公认的有效防治手段包括:局部制动休息、离心型运动、减负训练、按摩冷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激光与直流电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严重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脱水剂治疗,必要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及地巴唑治疗。对那些较严重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可选用外科手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