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14年第1期
编号:1479741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2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
赵勇,骶骨,骶髂,1骶骨棒,骶髂接骨板,张力带接骨板,2骶髂铰链式固定,3三角接骨术,4骨盆重建系统,5骶髂螺钉,6加长骶髂螺钉
     赵勇孙涛 邹德鑫 张树栋 王丹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山东烟台 264008)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赵勇**孙涛 邹德鑫 张树栋 王丹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山东烟台 264008)

    随着高能量创伤的逐年增多,骨盆损伤的发生率亦逐年增高,约占全部骨创伤的 3%[1]。尽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骨盆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骨盆前环结构和后环结构对骨盆的稳定性作用分别占40%和60%。骶骨、骶髂关节同属骨盆后环,是承担人体躯干载荷和传导、分散进行力的重要结构,骨盆环相关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对骨盆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外固定架对骨盆环进行初始固定有助于控制骨盆容积和减少出血,但却无法对后环损伤进行良好的治疗。多项研究证实,接受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损伤患者的复位更佳,疼痛更少,复位丢失更少,畸形愈合率更低[2],效果优于外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因此,学者们针对骨盆后环内固定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

    目前,内固定被认为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确切治疗方式,包括骶髂螺钉、前路或后路骶髂接骨板、骶骨棒、张力带接骨板、骶髂铰链式固定、三角接骨术等。前环和后环联合固定可进一步增强稳定性,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复位,并降低畸形愈合的发生率[3]。动态加载的力学测试显示,上述内固定方式的失败率为 2%~17.3%[3]。目前报道的最新技术是后骨盆重建系统的固定方式[4]。

    1 骶骨棒、骶髂接骨板、张力带接骨板

    骨盆后环固定技术生物力学比较测试的相关文献较多,但实验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导致实验结果不具有决定性[5]。Hearn[6]评估 2 枚骶髂螺钉、2 块骶髂前方接骨板和2枚穿髂棒三种后环固定方式分别结合不同的骨盆前环固定方式,指出三种结合固定方式的整体平均刚度无差异;内外侧裂缝是各后环固定技术中最大的变量参数,其中骶髂螺钉刚度最大,而骶髂前方接骨板刚度最小,约 800 N载荷时,上述两种固定技术无统计学差异。Simonian 等[7]使用了 6 个尸体骨盆,针对不伴随前环损伤的经骶孔截骨模型,将骶髂螺钉、张力带接骨板、穿髂棒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0 N载荷下不同种类固定方式的刚度无差异。

    有报道认为穿髂棒(骶骨棒)对骨盆后环骨折进行固定可提供与骶骨接骨板固定相似的较高刚度和稳 定 性[8,9]。Pohlemann 等[10]使 用 了 6 个 尸 体 骨 盆 ,将骶骨棒、脊柱内固定器(交叉连接的进入骶骨翼的螺栓固定)、局部接骨术治疗经骶孔的骶骨骨折模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2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