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三维导航技术辅助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手术方法,3随访计划及评价标准,4统计学方法,2结果,3讨论
陶晓晖 田伟 刘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脊柱外科,北京 100035)
齿状突骨折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颈椎骨折[1,2],占颈椎骨折的7%~15%[3-5],占所有脊柱骨折的1%~2%。目前,对于齿状突骨折尤其是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6],骨折愈合率及并发症差异较大[7-9]。齿状突骨折可通过螺钉内固定术获得即刻稳定性,骨折愈合率大幅提高,但由于齿状突特殊的解剖位置及二维透视清晰度不高等原因,常规透视下置入螺钉的固定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手术并发症多。随着术中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computer navigation system,CAS)的出现和发展[10,11],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的技术难题有望得到解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采用术中CAS辅助下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评估其安全性、准确性以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经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Anderson-Dalonzo II型齿状突骨折患者,排除Anderson I型或III型,或经后路治疗的齿状突骨折。共纳入32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39.1±12.4)岁。车祸伤18例,坠落伤10例,击打伤4例,其中7例合并脊柱其他部位骨折,3例合并四肢或锁骨骨折。28例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21 d,平均(8.5±6.1)d;4例为陈旧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个月,平均(2.1±1.6)个月。患者均有颈部疼痛和颈部活动受限,入院后均拍摄颈椎张口正位、侧位X线片,并行颈椎CT检查等。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部中立,颈椎适度后伸,头部用Mayfield架固定,调整颈椎屈伸程度,透视下证实复位满意后开始手术(图1)。在C4、C5水平沿皮肤纹理做一横切口,切开皮肤和颈阔肌,经内脏鞘和血管鞘间隙钝性分离软组织、达到椎体前方,沿正中线切开椎前筋膜,向两侧分离颈长肌,安装自动拉钩,向头侧钝性分离至C2椎体下缘。在C4椎体上安置示踪器,采用Orbic-C型臂做三维190°扫描,扫描后数据自动传入导航机器(Stryker公司)。在模拟图像导航指引下,用尖锥确定入钉点位置和方向,钻开骨皮质,然后用开路器沿C2椎体下缘打入C2椎体,使之穿过骨折端到齿状突,沿通道插入导针将C2椎体和齿状突临时固定,透视确认位置良好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