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治疗在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载药,微球,生物膜,1PJI生物治疗的必要性,2已尝试的临床应用研究,1水凝胶载药系统,2抗菌微球载药系统,3噬菌体靶向治疗,3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1生物膜裂解剂,2生物靶向治疗,3被动免疫治疗,4新型假体涂层,4展
徐一宏 李朔 徐卫东(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上海 200433)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严重髋、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在美英两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例数约为每年80万例,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到每年400万例[1]。一旦人工关节假体植入体内,就将面临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风险。目前文献报道的PJI发生率在1%~2%[2,3]。因此,PJI 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4]。
虽然随着假体表面材料的改进、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人工关节置换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却困扰着关节外科医师。目前临床仍主要采用长期抗生素治疗、保留假体的清创术、一期或二期翻手术,但是这些方法还不能有效应对PJI[5,6]。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PJI 生物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治疗方法。但大多数临床医师对于现有的PJI 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从生物治疗在PJI 中应用的必要性、临床已尝试开展的PJI生物治疗和PJI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述生物治疗联合清创或翻修手术在假体周围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为国内开展假体周围感染的生物治疗提供依据。
1 PJI生物治疗的必要性
目前PJI 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长期应用抗生素,一般仅适用于低毒性且对抗生素敏感的致病菌所引起的PJI。而手术治疗仍是治疗PJI的主要方法。
然而,由于假体周围感染常伴有致病菌生物膜形成,杀灭生物膜内细菌需要的抗生素浓度是杀灭浮游细菌的1000倍[7]。同时,生物膜这种特殊的菌落形态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菌株突变,从而导致耐药菌株产生的可能性大增[8]。最终,致使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效率低下[9,10]。
此外,由于骨组织的渗透性较差,全身使用抗生素毒副作用大,且病灶内难以达到有效杀菌浓度;而局部抗生素使用虽可降低全身毒性,但又存在抗生素的突释、维持时间短、局部抗生素浓度过高,抑制成骨等问题[11,12]。
二期翻修手术联合术后长期抗生素治疗虽然被称为PJI治疗的“金标准”,但二期翻修手术需要多次手术清创及更换假体,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花费巨大。有研究报道,与因无菌性松动而行翻修手术的患者相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