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Hill-Sachs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植骨,肱骨,关节镜,1流行病学,2损伤机制,3临床诊断,1临床症状,2病史,3影像学检查,4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5小结
崔龙慷 刘全 王晓洛 吴连国(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杭州 310011)
反Hill-Sachs 损伤是指肩关节后脱位时,肱骨头前方与肩胛骨关节盂后缘相撞击引起肱骨头前方压缩性骨折。因与肩关节前脱位引起的肱骨头后上方压缩性骨折(即Hill-Sachs损伤)相反,故称为反Hill-Sachs损伤[1]。该损伤在临床中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漏诊率与误诊率,近年来临床医师对反Hill-Sachs 损伤的认识在逐步加深,但对其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拟对Hill-Sachs 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流行病学
肩关节后脱位发病率不超过肩关节脱位发病率的5%[2],多见于中青年,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高能量创伤如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是致使肩关节后脱位的首要原因,癫痫发作、电击伤、低血糖、酒精和毒品戒断症状也可引起肩关节后脱位,其中癫痫发作常可导致双肩关节后脱位[3]。肩关节后脱位通常会引起反Hill-Sachs 损伤,研究报道约有86%的肩关节后脱位患者伴有反Hill-Sachs损伤[4]。临床上肩关节后脱位常被漏诊或误诊,其真实的发病率应高于有关文献报道。
2 损伤机制
肩关节后脱位在临床上少见与肩关节的解剖结构有关。肩胛冈与肩峰在肩关节后形成一弓状骨性屏障,另外,肩胛骨的体与颈在冠状面上呈45°角,防止肱骨头向后脱位。当上臂内收、内旋时,外界由前向后的轴向暴力传到肱骨头,向后冲破关节囊,可造成肩关节后脱位。当癫痫发作或者受到电击时,肩部内旋肌群痉挛、持续强烈收缩,肌力明显强于外旋肌群,造成肩部肌肉肌力不平衡,牵拉肱骨头极度内旋,亦可产生肩关节后脱位。另外一些少见的情况如肩关节前方遭受直接暴力也会造成后脱位。反Hill-Sachs 损伤是当肱骨头冲破关节囊时,肱骨头前侧与关节盂的后缘撞击,引起肱骨头前方压缩性骨折。缺损的肱骨头易与肩胛骨关节盂后侧发生“咬合”的“锁定”关系,如未得到及时诊治,嵌插于关节盂部位的肱骨头与关节盂反复磨损,长期会造成骨关节炎、肱骨头塌陷甚至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5];另一方面,肱骨头的缺损与肱盂关节稳定性的破坏可导致复发性肩关节后脱位,为后续治疗增加难度[6-10]。同时,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损伤也会引起后盂唇关节囊的撕裂、关节盂后缘骨折、肩袖等损伤,从而影响关节后方稳定[11,12],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3 临床诊断
3.1 临床症状
反Hill-Sachs 损伤常有明显的肩部疼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