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强化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研究进展
终板,裂隙,1CDL的分类及分布特点,2CDL的危险因素,3CDL发生后脊柱生物力学改变,4CDL与IVDD关系,5CDL与AVF的关系,6CDL的防治,7总结与展望
胡元裕 张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730)
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为代表的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肿瘤等疾病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有创伤小、早期稳定骨折、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避免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及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1]。骨水泥渗漏(cement disc leakage,CDL)是此类术式常见的并发症,既往不少研究表明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可加速渗漏处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并增加邻近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AVF)的风险,也有不少研究认为CDL并非AVF的危险因素。但由于大多数CDL 椎间盘渗漏量并不大,短时间内并不会在患者身上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此前并未受到足够重视[2]。随着临床应用不断推广,关于CDL的报道不断增加,引起了不少学者及临床医师的关注。现就CDL 的分类及分布特点、CDL 的危险因素、CDL 脊柱生物力学变化、CDL 与IVDD 关系、CDL 与AVF 关系及CDL的防治六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CDL的分类及分布特点
目前CDL的分类较多,Churojana等[3]根据CDL的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骨水泥沿椎间盘边缘渗漏;Ⅱ型为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Ⅲ型为骨水泥沿椎间盘边缘渗漏并进入椎间盘内。在其研究的148个渗漏椎体中,Ⅱ型占50%,Ⅰ、Ⅲ型占比大致相同,最常见的渗漏类型是骨水泥进入髓核组织中的椎间盘内渗漏。根据渗漏的骨水泥占椎间盘空间的面积比将其划分为4级:Ⅰ级为<25%椎间盘空间,Ⅱ级为25%~50%(含50%)椎间盘空间,Ⅲ级为50%~75%(不含50%)的椎间盘空间,Ⅳ级为>75%椎间盘空间。在其统计的30 例椎间盘渗漏中,Ⅱ级渗漏占74.4%。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文献报道了其他分类方法[4,5],其中绝大多数分类方法还处于研究之中,并未应用到临床中。目前关于CDL渗漏位置具体分布的研究相对较少。蔡金辉等[6]的研究显示在59例CDL中,椎间盘前、中、后部的渗漏发生率35.6%、54.2%、10.2%,进一步分析显示CDL在椎间盘前、中、后分布AVF发生率分别为52.4%、28.1%、50.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1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