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滑囊,跟腱,肌腱,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手术方式,3术后处理及康复方法,4随访评价指标,5统计学方法,2结果,3讨论
程翔宇 熊建义 刘建全 赵喆 李文翠(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广东深圳 518000)
Haglund 畸形(Haglund deformity)是指跟骨结节后上方的异常骨性突起,可引起止点性跟腱炎、跟腱止点钙化、跟骨后滑囊炎和跟腱后滑囊炎等,这些骨与软组织异常共同构成Haglund综合征(Haglund syndrome),它是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临床查体可见足后跟部明显肿胀突起、局部红肿、皮温增高、压痛等表现,严重影响运动和生活。Haglund 综合征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可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但对于顽固性疼痛患者,外科手术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2]。骨赘去除、病灶清理及跟腱止点重建是常用的手术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带线锚钉缝合较传统的单纯缝合及钢丝纽扣固定缝合方法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2,3]。
缝合桥技术采用双排锚钉,固定牢靠,允许早期活动及负重,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肩袖损伤的修复,国外近年来也有将此技术用于跟腱止点固定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4-6]。本研究回顾分析2013 年6 月至2016 年7 月采用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的22例Haglun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 年6 月至2016 年7 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并取得完整资料的22 例(30 足)Haglund 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 例(18 足),女9 例(12 足);年龄22~48 岁,平均(37.6±8.3)岁;左侧16足,右侧14足。
术前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足跟部反复疼痛病史,经保守治疗半年及以上无明显减轻,症状影响运动及生活;查体见跟骨后上结节处局部肿胀,跟腱止点及止点上方2~3 cm 处深压痛,19 例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下蹲困难,撞击试验阳性(极度背伸位跟骨后上结节与跟腱撞击疼痛)。
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负重位X线片见跟骨后上结节突起,超出平行间距线;MRI 提示所有病例存在中至重度跟腱末端变性,伴不同程度跟骨后及跟腱后滑囊增生及炎性病变,其中53%(16/30)足的跟腱止点钙化,钙化灶平均长度为(12.2±8.3)mm(2.6~28.5 mm),平均宽度为(4.1±2.4)mm(1.0~9.7 mm)。所有患者未合并跟腱近端病变、足踝畸形;既往无跟腱断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