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20年第3期
编号:1478823
诱导膜技术修复前臂骨髓炎并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31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
1资料与方法,1纳入和排除标准,2研究对象,3手术方法,4术后处理,5随访及疗效评价,2结果,3讨论,1前臂骨髓炎并大段骨缺损修复存在的问题,2诱导膜技术修复前臂骨髓炎并大段骨缺损的原理及优势,3诱导膜技术修复
     李树源 周琦石 周宏亮 李悦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广州 510405)

    临界尺寸的骨缺损是指即使在骨端稳定状态下,也无法自行愈合的骨缺损,一般为骨质缺失大于长骨干直径的2倍[1]。创伤、骨肿瘤切除、骨髓炎等原因导致的大于临界尺寸的骨缺损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诱导膜技术(Masquelet技术)在修复多种原因导致的大段骨缺损方面取得满意疗效,也成为近年来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2,3]。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报道主要集中在诱导膜技术修复下肢骨缺损方面,对于上肢骨缺损,特别是前臂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目前报道较少。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创伤骨科采用诱导膜技术修复前臂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X 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前臂尺骨或桡骨骨髓炎诊断的患者;②清创后,尺骨或桡骨骨缺损的长度大于其直径的2倍;③年龄大于15周岁;④随访时间超过1年且随访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观察和随访者;②存在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等内科疾病;③骨缺损的长度小于其长骨直径的2 倍;④随访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1 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诱导膜技术修复的12例前臂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9~64 岁,平均年龄(41.1±11.2)岁。2 例为前臂开放骨折后,细菌直接感染所致;10例为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继发感染所致。5例为桡骨骨缺损,7 例为尺骨骨缺损。彻底清创后,骨缺损的长度为2.5~20.5 cm,平均(7.3±4.7)cm。起病至诱导膜手术治疗前,病程为0.2~13个月,平均(5.4±4.4)个月。入院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完善X线、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指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