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20年第4期
编号:1478813
椎体强化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21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
水泥,1PVA的临床应用,2PVA的临床效果,3PVA的并发症,1骨水泥渗漏,2PVA术后新发骨折,4骨水泥灌注量,5PVA与其他外科干预的结合,6小结
     王瑞灯 贾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北京 10005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仍无法完全治愈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特点是多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无限增殖扩散,多见于老年人群[1]。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ase,MBD)是MM 最常见的并发症,9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骨骼病变[2]。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产生的因子促使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活性增加并抑制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活性,引起骨转换不平衡,导致溶骨性病变和/或骨质疏松;反过来,骨吸收产生的生长因子可促使MM细胞的生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MBD常发生在脊柱、颅骨、肋骨、骨盆等[4]。约2/3 以上的MM患者是以骨骼受累而首次就诊,尤其是椎体部位病变[5]。MBD患者易发生椎体病理性骨折,导致脊椎塌陷和急性疼痛,甚至出现脊髓、神经压迫等症状,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6]。MM椎体病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患者疼痛和促进功能恢复。目前临床上针对MM椎体病变治疗除了原发疾病治疗外,还包括止痛药物、放疗、同位素治疗、双膦酸盐治疗及外科治疗[7]。当MM 椎体病变造成脊柱不稳定或疼痛时,外科治疗选择通常类似于骨转移瘤。保守治疗方案风险较高,不能快速止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造成死亡率增加。即便使用化疗和双膦酸盐治疗,每年新发骨折的风险仍达14%[8]。开放手术虽然适合这类患者,但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患者耐受性差、并发症发生率高,对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而言并非理想选择,开放手术仅限用于出现截瘫等伴随下肢神经症状者[9]。MM椎体病变外科手术治疗不是为了根治MM,只能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近年来椎体强化技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MM椎体病变患者中。

    1 PVA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首次由Galibert 和Deramond用于治疗颈椎(C2)椎体血管瘤[10]。PVP 是在影像引导下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注入病变椎体,填充骨缺损、维持或恢复塌陷椎体高度,恢复椎体稳定性,减轻和消除骨折或肿瘤引起的疼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先通过可膨胀性球囊经皮穿刺置入椎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