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硬膜骨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胸椎,1DO的特点,1OLF-DO的特点,2OPLL-DO的特点,2DO的机制,3DO的诊断,1OLF-DO的影像学诊断,2OPLL-DO的影像学诊断,4DO的手术处理方法,5DO的研究展望
牛潼 王元一 赵宇**(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730;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长春 130021)
脊柱硬膜骨化(dura ossification,DO)是一种以相应节段硬膜被增生的骨组织所替代为特点的硬膜退变现象,是脊柱韧带骨化的常见并发症[1,2]。在20 世纪90 年代前,由于影像学检查方法受限,虽然DO 现象常被提及,但大多被研究人员归为“硬膜粘连(du?ra adhesion)”,并没有作为单独的并发症进行研究[3]。在1994年,DO首先由Hida等[4]系统报道并提出了根据CT 征象诊断硬膜骨化方法,并沿用至今。在处理黄韧带骨化和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中,外科医师发现骨化的硬膜与其他骨化的韧带组织常常融合在一起,用常规的减压和剥离手段无法安全的处理DO,需要周密的术前计划和精细的术中操作;而对硬膜骨化处理不当会造成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以及脊髓损伤等手术并发症[5]。所以,准确的术前诊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对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近期文献中关于DO的特点,发生机制,诊断以及处理策略进行总结,以加深临床医师对此并发症的了解。
1 DO的特点
DO主要伴发于黄韧带骨化和后纵韧带骨化两种病理现象,至今未见孤立性发作的报道。目前关于DO的全部研究均将其作为黄韧带骨化或后纵韧带骨化的伴发症状进行观察[4,6,7]。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多发于胸椎,而黄韧带骨化并发硬膜骨化(OLF-DO)多发于胸椎管内背侧硬膜;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好发于颈椎和胸椎,而后纵韧带骨化并发的硬膜骨化(OPLL-DO)大多侵犯椎管内腹侧硬膜。二者除了发生机制类似,在发生率、分布、诊断及治疗上均有一定差异,故在本综述中将OLF-DO和OPLL-DO分开讨论。
1.1 OLF-DO的特点
OLF是一种多发于胸椎黄韧带的退行性疾病,其骨化的过程通常始于黄韧带靠近关节囊处并逐渐向椎板间区域发展,最后双侧骨化韧带可融合并增厚形成结节状骨块并侵占椎管,压迫神经组织引发症状[8]。OLF-DO 的发生率为11%~61%[6,9-11],其中女性居多[12,13],但由于其作为并发症的诊断依靠术中确诊,故目前尚无人群发病率的具体统计结果。OLF-DO在胸椎OLF 节段中发生率为21.5%[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70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