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评量,医师,量表,1假体生存分析,2医师评价工具,3基于患者表现的功能评价工具,4患者自评工具,1患者自评工具的测量属性,2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3遗忘关节评分(FJS),4患者自评量表的发展趋势,5结论
王一鸥 钱文伟 朱诗白 陈曦 李姗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73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作为终末期膝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至今已有超过五十年的历史。随着肥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全球范围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量逐年递增。据统计我国2019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超过39 万例,且仍保持着超过27%的年增长率[1]。面对手术量的迅速增长,手术疗效的满意度却仍维持在81%~89%[2-4]。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满意度首先需要合适的工具评价手术疗效,本文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价工具进行探讨。
1 假体生存分析
假体生存分析包括假体生存时间、翻修率等指标,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展早期阶段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也是目前用于临床研究和关节登记系统的重要结局指标。随着假体设计的革新、材料学的发展,手术技术的进步,文献及国家关节登记系统报道的全膝关节假体1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93%[5],但术后满意度并未获得相应的提升。说明假体生存分析的数据只评价了假体在位情况,但却忽略了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除此之外,翻修率等作为针对人群的远期疗效指标,并不适用于评价接受关节置换手术个体不同时间节点的疗效。
2 医师评价工具
医师评价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早期关注点从假体生存率到患者疗效的转变。因为需要由医师进行测评,故这些指标绝大多数都是具有明确标准的客观指标,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稳定度、关节畸形矫正程度等。这些指标与衡量疼痛和功能的问题组合在一起,发展形成了1973 年的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e,HSS)[6]、1989 年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7]等医师评价量表,是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常用的疗效评价工具[8]。
但Lingard 等[9]认为KSS 量表存在内容效度缺陷。即医师评价工具均由医师制定和评价,而患者未参与问卷条目的制定和筛选。由于医师与患者对疗效的认识和关注点存在差异,致使评价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医师主观性,可能无法直接而准确地反映患者真正的需求[10]。有研究显示TKA术后ROM、HSS评分和KSS 评分结果与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之间并不具有较强相关性[11-13]。
早期医师评价工具编撰的过程中未对测量属性引起足够重视,导致部分工具不同程度上存在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的不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2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