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及表观遗传因素*
甲基化,表型,1骨质疏松症遗传学研究,1骨质疏松症或骨密度表型的GWAS研究,2骨质疏松GWAS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3GWAS研究方法的优势及不足,2骨质疏松症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研究,1骨质疏松症及骨密度的候选基因差异甲基化研究
刘天资 郑启文 杨鹏 温冰涛** 赵宇(1.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北京 100101;2.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北京 102206;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73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进展缓慢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直接成因为骨吸收增多和骨形成减少,典型特征主要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引起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骨质疏松症会极大地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前臂、髋部和腰椎[1],人群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50岁以上人群健康的重大问题,中老年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形势还将日益严峻。
骨质疏松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25%~80%)和家族集聚性[2],同时与性别、年龄、体重、营养、饮食、吸烟、饮酒、生活习惯及女性生育情况等环境因素相关[3]。前期研究发现了大量与骨质疏松症及骨密度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本文章将从遗传及表观遗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综述,并探究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
1 骨质疏松症遗传学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各种类型的后基因组计划正在蓬勃开展,人们对于遗传变异和疾病的关系也有了深入的认识。人类基因组上的任何一种变异都可能会引起个体的表型或特征发生改变甚至引起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通常关注的是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组变异。对于复杂疾病的遗传因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即针对全基因组上数百万个遗传位点进行关联分析,鉴定与表型或疾病相关的变异,并通常伴随着独立样本的验证。
1.1 骨质疏松症或骨密度表型的GWAS研究
既往研究通过GWAS 已鉴定了数百个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密度相关的基因和位点。首例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GWAS研究发表于2007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