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血钙,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治疗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预测模型构建,3讨论,1关节置换术后输血概况,2手术时长
林群,张亚鑫,贾大洲,孙钰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属于一种渐进性的疾病。股骨头的进行性破坏最终引起股骨头结构塌陷和无菌性坏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品质,晚期病例多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由于髋部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加之术中截骨引起的创面渗血及其他因素,患者术后易出现急性贫血。有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常伴显性及隐性失血,总失血量较大,术后需同种异体输血治疗[1]。异体输血可能引起传染性疾病传播、过敏反应及溶血反应等并发症,还可增加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加重血液资源的紧缺情况[2]。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指南。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如何找到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提前干预并做好血液管理,减少术后输血,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临床预测模型工具近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列线图可通过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来进行个体化预测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确定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术后输血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率、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ONFH,有手术指征;②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③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前或术中输血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有长期抗凝药物用药史者;④严重的心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其他围手术期禁忌证者。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ONFH 患者共269 例,根据上述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37 例,男110 例,女127 例;年龄45~81 岁,平均(60.4±12.4)岁。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患者取侧卧位,采取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取后外侧入路,结合患者意愿安装国产或进口的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冲洗手术野缝合关节腔,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术后应用五水头孢唑林钠2 g bid 两天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钠4000AXaIU ih qd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既往骨折病史、假体厂家、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小板水平、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1 d血钙水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9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