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22年第5期
编号:639173
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22年6月30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
清创,轴线,1资料与方法,1纳入与排除标准,2一般资料,3治疗方法,4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5统计学方法,2结果,3讨论,1骨搬运对接端不愈合的原因分析,2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在抗感染及对接端愈合
     何昌军,张堃,任程,黄强,李明,路遥,许毅博,熊晨,李忠,马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下肢开放性损伤逐渐增多,术后感染屡见不鲜。研究表明,骨折术后感染发生率1.8%~27%不等[1]。感染的结局就是迁延不愈、治疗效果差、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感染性骨缺损同时涉及感染、骨缺损,往往还伴有皮肤缺损、多重耐药菌、骨外露、肢体不等长等复杂畸形[3]。目前感染骨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Ilizarov 技术、Masquelet 技术、带血管蒂自体骨移植技术等,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各自存在不足[4,5]。近年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被用于骨感染的治疗,因不可降解、载抗生素种类有限等缺点,使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随即可吸收、具有良好骨传导性的硫酸钙载体被广泛用于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6,7]。研究表明,硫酸钙载体用于感染骨缺损相较于PMMA载体取得了更好的临床疗效[8]。随着双水平骨运输、内固定辅助骨运输、抗生素硫酸钙空间占位及有效防治外固定针道感染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技术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比例有所增加[9-12],但其疗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证据的支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骨折感染,清创后骨缺损;②使用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者;③骨缺损为下肢长骨;④临床资料完整,并完成后期随访者。排除标准:①肿瘤、先天发育性骨病等非感染性骨缺损;②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③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及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按照上述标准共纳入2016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采用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治疗的18例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其中男14 例,女4 例;年龄28~57 岁,平均(39.0±8.0)岁。股骨中段5 例,股骨远端3 例,胫骨中段4 例,胫骨下段6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2 例,高处坠落伤4 例,重物砸伤2 例。病程6~25个月,平均(11.9±5.7)个月。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4~10 cm,平均(6.3±1.9)cm。

    本研究获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200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详细采集病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