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牵伸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软骨,膝关节,负荷,1关节牵伸术的治疗方法,2机械力学和流体力学,1机械力学,2流体力学,3关节周围的骨质改变,4间充质干细胞和关节内的分子环境变化,1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之间的黏附,2间充质干细胞的转录变化,3关节滑液中的分
邵一鸣,张濛,张可方,张新安,连鸿凯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终末期KOA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最新的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被证明是治疗重度KOA 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据估计,超过40%的关节置换术和44%的翻修术是在65 岁以下的患者中完成的[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对于那些相对年轻且仍从事体力活动的KOA患者,保留膝关节的治疗需求越来越大,保留膝关节的治疗方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20 多年里,关节牵伸术已经成为考虑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终末期KOA患者的一种保留关节的治疗方法,并逐渐有望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实施。关节牵伸术是在一段时期内使用一跨越关节的外固定器来牵伸关节,适当分开关节间隙使其在关节运动时分离关节面,达到暂时性解除两关节面力学接触的治疗方法[3]。关节牵伸术最早应用于髋关节与踝关节的治疗,后逐渐应用于KOA[4,5]。最近的一项关节牵伸术治疗KOA作用的系统回顾与定量分析显示,关节牵伸术后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2]。尽管其临床应用前景良好,但关节牵伸术引起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推测得到的。目前,有几种机制被认为与关节牵伸术所观察到的临床疗效和结构改变有关。本文从生物力学变化、关节周围骨质改变、关节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关节内分子环境的变化等方面对关节牵伸术的治疗机制进行系统阐释。
1 关节牵伸术的治疗方法
常规麻醉后,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分别置入4枚6 mm 半螺纹螺钉(Stryker,美国),膝关节内外侧各2 枚(螺钉置入的位置应避免离膝关节过近,以免影响后期行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接着将两个内部带有螺旋弹簧的单管(Monotube?TriaxTM,Stryker,美国)平行固定在膝关节内外侧的螺钉上连接膝关节,通过延长单管分离关节面(图1);术中将膝关节分离2 mm,在随后的3 d 内每天延长1 mm,直至5 mm 的牵伸距离[6-10]。治疗期间鼓励患者患肢完全负重,6周后去除外固定架及螺钉[6,8,10]。
2 机械力学和流体力学
关节的生物力学(即机械负荷)在KO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1]。在KOA 发病过程中,其关节力学性能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都受到严重干扰。尤其是在终末期KOA 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