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半肘关节假体重建肱骨远端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假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假体的设计及生产,4假体的安装步骤,5术后管理,6随访计划及评价标准,2结果,1围手术期安全性,2肿瘤学预后及假体相关并发症,3术后功能状态,3讨论,2假
郭卫,梁海杰,杨毅,杨荣利,姬涛,臧杰,杜志业肱骨远端是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的少见发病部位[1,2],因其邻近上肢主要神经血管,保肢手术难度较大。然而,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保肢手术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肱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有多种重建方式,其中全肘关节假体置换术因其即刻稳定性好、允许早期活动、术后功能状态良好,成为肱骨远端骨缺损的主流重建方式[3-5]。然而,目前应用于大段骨缺损的全肘关节假体均为铰链式假体,需要将髓内柄固定于肱骨及尺骨髓腔内,可实现较好的功能状态,但在肘关节屈伸活动中会引起衬垫处及髓内柄周围较大的应力,最终引起磨损和假体松动[1-8]。为了减少假体应力及并发症的发生,肱骨远端半肘关节置换术(distal humeral hemi-arthroplasty,DHH)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随着3D 打印技术在骨缺损重建应用的逐步推广,临床可以设计和生产任意形状的假体[9]。由于肘关节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包含多个维度的活动度,某种简单的关节机制(如单纯铰链)难以完全模拟其生理状态。因此,本课题组摒弃传统的全肘关节的理念,设计了一款定制的肱骨远端半肘关节假体。该假体依靠患者肱骨的CT 数据,应用3D 打印技术生产出与尺骨鹰嘴、桡骨小头关节面匹配的“金属肱骨”,从而实现适型匹配和仿生重建。
本研究总结了7例使用3D打印肱骨远端半肘关节假体重建的肱骨远端恶性肿瘤患者的短期随访结果,旨在探讨应用3D 打印定制半肘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肿瘤学预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肱骨远端恶性肿瘤;②接受瘤段截除、假体置换术。排除标准:①非恶性肿瘤者;②未手术者;③使用其他方法重建者。
回顾性收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诊治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8例,其中1例使用全肘关节置换术而被剔除,最终共有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2~61岁,平均年龄(34.3±21.6)岁。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5例患者为右上肢受累。诊断包括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2例、软组织肉瘤累及肱骨2例(包括小圆细胞肉瘤及未分化肉瘤各1例)、肾癌孤立转移1例。2例为复发病例,余5例为初治病例。1例伴有病理性骨折。5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获得显著的肿瘤应答。2例患者术前肘关节活动度受限,其中1例为伸肘30°受限,另1例肘关节60°屈曲僵直。见表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6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