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研究
髋臼,假体,股骨,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手术方法,3数据收集与影像学测量,4统计学方法,2结果,3讨论,4结论
马明阳,张帅,杨敏之,孔祥朋,柴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被认为是现代骨科手术中最成功的手术之一[1],THA 为晚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然而,THA 术后的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可能造成患者不满意,可能引起患者出现神经损伤、腰背痛、步态异常[2],在美国,术后LLD 是造成骨科医师被诉讼的主要原因之一[3]。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A)因其安全、易于操作、处理复杂病例可靠性高而成为THA 手术的主流。然而,行PA-THA时,术者常需延长下肢长度来增加髋关节稳定性[4]。
近年来,数字化和智能化日益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趋势。在关节外科领域,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robot-assisted posterolateral approach,RPA)THA是目前利用数字骨科提升假体位置精准度、减少磨损、改善功能、延长假体生存率方面最热门的话题。机器人辅助技术的支持者认为,使用机器人可以改善LLD。机器人辅助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向术者提供即时反馈可以在术中评估肢体长度和假体位置[5]。MAKO 手术机器人系统(史赛克公司,美国)属于半自动型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关节置换领域较为先进的机器人。有学者研究报道,MAKO 辅助THA 手术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手术并发症,获得更好的影像学结果和术后功能[6]。
尽管既往机器人辅助THA 下肢长度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少;②研究对象非单一病种,术前患者下肢长度存在发育性差异,骨盆X 线片不能代表下肢长度真实情况;③研究对象不是连续病例;④多数研究关注机器人辅助THA 手术学习曲线的早期阶段,样本量有限,病例选择可能存在偏倚。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ONFH 患者中使用MAKO 机器人辅助THA能否更好地恢复下肢长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由同一术者行THA 的连续病例。纳入标准:①诊断为ONFH;②初次行THA;③采用PA;④双侧髋关节既往无手术史、严重外伤史、感染史;⑤有标准的术后骨盆X 线片且拥有完整保存的医疗记录;⑥采用MAKO 机器人辅助手术或者传统手工手术。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术后X线片不符合标准者(骨盆旋转或倾斜的X线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8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