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流程优化及学习曲线研究
假体,胫骨,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手术操作流程,3疗效评价,4统计学方法,2结果,1止血带使用时间比较,2术中截骨信息比较,3三组HKA比较,4学习曲线分析,3讨论,4总结
赵晶,余沐洋,彭慧明,陈俊杰,王英杰,王惠珍,翁习生,冯宾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问世半个世纪以来,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近十年,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领域,有多种在售的关节置换机器人[2]。同时国产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在国内正在蓬勃发展。机器人辅助TKA(robot-assisted TKA,RTKA)相对传统手术,可实现术前精确计划,术中精准操作,提高假体放置的准确性,改善术后下肢力线,改善术后功能康复[3-5]。虽然RTKA的优势明显,但相较于传统手术,其有延长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室利用效率的问题[6-7]。同时,对广大关节外科医师而言,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
为了充分发挥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的优势,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症,本研究结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RTKA 的经验,以MAKO 机器人(Stryker公司,美国)为例,采用“重叠操作”的原则,提出RTKA优化手术流程。该流程可推广于任何RTKA。希望通过手术流程的优化及技术改进,缩短手术时间,并帮助关节外科医师尽快度过RTKA的学习曲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年龄≥50 岁;②行MAKO 辅助单侧初次TKA 的膝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排除标准:①膝关节翻修手术患者;②合并膝关节感染患者;③因个人原因拒绝或不能完成随访的患者。
回顾性分析2021 年8 月至12 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MAKO RTKA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共31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 例,女26 例,年龄50~83 岁,平均(67.6±7.3)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1±3.5)kg/m2,所有患者术前诊断均为膝骨关节炎。
本研究已通过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伦理ZS-2832),并豁免患者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操作流程
1.2.1 术前准备
术前主刀医师应与机器人工程师预习手术计划,确保CT 标志点选择无误,确定股骨、胫骨假体型号,胫骨近端截骨厚度、后倾角、内外翻角度,股骨远端截骨厚度、内外翻角度、外旋角度、股骨屈曲角度。手术计划根据术者习惯选择含软骨的截骨计划和不含软骨截骨计划,机器人默认软骨厚度为2 mm。为加快进程,等待患者麻醉时,机器人工程师可同时完成机器人机械臂的非无菌注册步骤并确认机械臂工作良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