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23年第7期
编号:265566
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9月20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
植骨,椎弓,1手术时机,2手术术式,3微创术式,1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技术,2椎间孔镜技术,4开放术式,1后路广泛环周减压术,2Wiltse肌间隙入路,5内固定,6植骨材料,7小结
     李帅,汤志毅,王江,李大同,安浩,都金鹏,贺宝荣

    结核病是人类认识最早、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的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疾病的50%,主要累及身体负重较大、活动度高的关节,其中以胸椎最为多见,其次是腰椎、颈椎,骶、尾椎相对罕见[1]。大多数脊柱结核患者可以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获得良好预后。但当脊柱结核导致神经损害、椎旁和流柱脓肿、脊柱畸形等严重并发症时,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则成为必须之选[2]。手术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脊柱稳定性[3]。近年来,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术式逐渐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现对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1 手术时机

    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是造成手术失败、结核扩散等的重要原因之一[4-5]。在评估结核活动期及结核病治疗效果时,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6]。金阳辉等[7]回顾性分析387 例脊柱结核患者,分为术前接受2~4 周抗结核药物治疗组和术前接受>4 周药物治疗组,发现两组患者在入院前1个月、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ES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永宝等[8]对76 例脊柱结合患者使用前路或者后路清创手术,发现术前神经受累程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不相关,脊髓压迫症状出现至手术时间间隔4~8 周作为手术时机的神经症状改善更佳。综上,长时间使用抗结核药物并不能带来较好的预后,反之由于服药疗程过长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无法规律完成全程药物疗程,甚至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核复发[9]。术后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手术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10]。因此,腰椎结核患者一般可在术前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或者患者ESR≤40 mm/h、血红蛋白水平不低于10 g/dL即可手术。

    2 手术术式

    后路手术有其独特的优点,包括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并发症相对于前路手术较少[11]。鞠尚廉等[12]将41例脊柱结核患者分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组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组,术后发现两组植骨融合率均达到100%,而且两组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何少波等[13]回顾性分析7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发现,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ESR、CRP、病灶清除率均较术前有很大改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