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跟腱断裂处理的几点争议
断端,肌腱,1跟腱下行纤维及缝合腱膜的影响,2跖肌腱的“替补”效应,3跟腱弯曲机制与Kager脂肪垫作用,4手术时机与断端瘢痕的处理,5展望
陶旭,苟小力跟腱断裂是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损伤之一,发病率0.05%~0.50%[1],好发于男性运动者,特别是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成年人。随着人们参与竞技类运动、娱乐性运动,对运动的要求与日俱增,跟腱断裂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跟腱断裂微创技术和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2-8],针对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选择也有多项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9-12],但跟腱断裂的治疗仍存在许多争议,如何增加跟腱愈合的临床疗效,仍旧是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
急性跟腱断裂的处理分为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两种,评估治疗方式的优劣主要从再断裂率、术后并发症及功能康复等方面来比较。既往大量研究报道了多种跟腱修复方式(传统开放、有限切开、经皮微创及内镜下缝合等[13-15])的临床疗效,或对手术切口设计、肌腱断端缝合、术后处理等进行改良,综合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再断裂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优于保守治疗,但腓肠神经损伤、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高于保守治疗,而两者的远期疗效相当[16-17]。2015 年,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协会足踝协会组织撰写的《急性跟腱断裂循证临床诊疗指南》[18]对该病的诊疗制定了18条建议;2022年,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对其进行了重新编写[19]。尽管如此,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有助于临床治疗。
1 跟腱下行纤维及缝合腱膜的影响
跟腱,早在1693 年就被非正式命名为“Achilles tendon”[20],其解剖结构非常明确。三头肌的腱性纤维下行后逐步扭转,腓肠肌内侧头纤维群分两部分旋转至后方,构成肌腱的后缘及外侧缘;腓肠肌外侧头纤维群向前下旋转构成跟腱的前缘,比目鱼肌纤维群旋转程度较小,主要位于跟腱的正中及内侧部分,形成跟腱的内侧缘,处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21]。比目鱼肌下降旋转跟腱内侧,含有较大比例的慢纤维,在站立时发挥作用[22]。微创或有限切开时,跟腱断端的对位不如切开直视操作,尽管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断端愈合后跟腱纤维旋转下行对跟腱功能的影响缺少相关研究。
早期研究认为肌腱纤维下行旋转“拧干”跟腱血供或跟腱中段(止点上方2~6 cm)存在乏血管区[23],而后续研究发现跟腱无论是收缩或静止均保持均匀一致的血供[24],较其他组织相对贫乏,因此对“游离腱区[25]”行微创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