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23年第9期
编号:486275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胫骨骨搬移术后新生骨段矿化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2月4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
针道,大段,成骨,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手术方法,3术后处理,4随访计划及观察指标,5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3讨论,4结论
     张泽,张进,王栋,李岩,李娟,张茹琦,刘少皇,张永红

    创伤后骨髓炎多累及下肢,尤其是胫骨[1-2]。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对于骨科医师来说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的治疗理念包括认真仔细清创、感染坏死骨段彻底切除和术后肢体功能重建。但切除感染坏死骨段后常遗留大段的骨缺损,修复骨缺损是肢体功能重建的首要任务。彻底切除感染坏死组织和死骨后应用Ilizarov技术可以重建肢体微循环,提高肢体的抗感染能力,因而Ilizarov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是目前公认的“金标准”。但骨搬移术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由于肢体的血运很差或其他原因可能出现牵张区成骨能力弱、新生骨段矿化速度慢[3]、外固定时间长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与心理负担。因此,如何加快骨搬移区骨痂矿化的速度、缩短患者骨愈合的时间,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是目前发现的较为有效的骨诱导因子之一,在胚胎成骨、骨折修复和骨再生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5]。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具有一定疗效[6-7]。本研究拟探讨rhBMP-2对胫骨骨搬移术后新生骨段成骨、矿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6~80岁;②因胫骨骨缺损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③胫骨骨缺损长度≥3 cm。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②合并内科疾病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共收治131例胫骨骨髓炎患者,依据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纳入77例因胫骨骨缺损接受胫骨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44例患者术中在胫骨截骨端置入外源性rhBMP-2(rhBMP-2试验组),33例患者术中不进行特殊处理(常规治疗组)。rhBMP-2试验组44例患者中,男38例,女6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7.1±13.3)岁,术前患者胫骨骨缺损的长度为3.0~20.3 cm,平均(7.9±4.0)cm。常规治疗组33例患者中,男29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45.1±11.1)岁,术前患者胫骨骨缺损的长度为3.1~18.9 cm,平均(8.0±4.1)cm。rhBMP-2试验组合并吸烟23例,饮酒1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9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