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2023年第9期
编号:486285
胫骨横向搬移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诱导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2月16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
成骨,伤口,缺血性,1TTT技术,1TTT技术概述,2血管生成,2TTT技术的临床应用,1TTT技术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2TTT技术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3TTT技术诱导血管再生的机制,1血管生成-
     徐道非,胡蓉,余庆龙,廖龙,张滔,余琳,张定伟,石波

    胫骨横向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 TTT)技术基于Ilizarov技术的张力应力法则,于胫骨中上段制造搬移骨块,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器,双向缓慢调整外固定器,横向搬移骨块,促进搬移区域血管再生,改善下肢血供。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发现,糖尿病足患者骨搬移区域及肢体远端新生大量毛细血管[1]。TTT技术虽然已被证实可改善下肢血供、促进溃疡创面愈合、降低截肢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但其介导血管再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TTT技术直接或间接刺激血管生成的潜在驱动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TTT技术

    1.1 TTT技术概述

    TTT技术源于Ilizarov技术张力应力法则,其原理为缓慢持续向同一方向牵拉刺激牵拉区域血管、肌肉和骨的再生。TTT技术于胫骨中上段制造搬移骨块并进行持续的横向搬动,促进新生血管和骨组织形成,改善肢体血液供应,从根本上消除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根源,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2]。TTT技术可促进血运重建,有效改善下肢血供,促进下肢溃疡的愈合。有研究显示TTT技术治疗Wagner 4级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术后1年患者伤口愈合率和保肢率均为94.74%,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增粗,血管网较前丰富[3]。与传统治疗相比,TTT技术显著提高了DFU治疗后2年的溃疡愈合率、保肢率、血管再通率、血流量等指标[4]。

    1.2 血管生成

    充足的血液供应在伤口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造影证实,在骨搬移的过程中,搬移区域新生了大量毛细血管[5]。血管生成定义为新的毛细血管从先前存在的脉管系统中生长出来,发生及发育的过程[6]。血管生成反应是最早被确定对伤口修复至关重要的过程之一[7]。伤口血运重建是一个主动过程,脉管系统对受伤组织的代谢需求做出反应。在许多类型愈合不良的伤口中都发现了伤口血管生成障碍,包括由于衰老、糖尿病和血管疾病引起的伤口[8]。超过100项研究检查了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中的血管生成。这些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减少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不足的关键因素[9]。血管生成因子和受体的缺陷,以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数量和功能的缺陷,都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伤口中血管生成反应受损的原因[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