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抢救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急诊抢救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出血量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科治疗92例中有6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行血肿清除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治疗28例中,有7例患者手术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出血量的多少选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急诊抢救,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显著上升。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恶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抢救不及时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通过选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方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2±5.4)岁,其中收缩压<180mmHg的患者有32例,收缩压在180~200mmHg的患者有65例,收缩压>200mmHg的患者有23例,舒张压<110mmHg的患有50例,舒张压>110mmHg的患者有70例,脑出血的部位包括壳核、丘脑、小脑、脑干等,所有患者均无血液病、脑肿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炎病史。
1.2 研究方法
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出血量大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如下: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顺畅,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控血压,预防感染、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对于收缩压180~230mmHg,舒张压110~140mmHg的患者,降颅压同时慎重平稳降低血压至180/110mmHg左右,不宜过低。手术治疗如下: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大于40ml,丘脑出血大于15ml),小脑出血大于10ml,宜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发生异常及时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分组情况
临床结果显示,120例患者,经过内科抢救的患者共有92例,平均年龄(54.6±3.8)岁,出血量在5~40ml之间,平均出血量(20.2±4.3)ml。经过手术抢救的患者有28例,平均年龄(65.2±4.3)岁,出血量在30~80ml之间。平均出血量(45.6±9.3)ml。
2.2 临床抢救结果
经过不同方案抢救,内科治疗中,92例有86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1周左右出血得到较好的控制,有6例患者效果不佳,CT检查血肿变大,转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8例手术治疗患者有7例患者手术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做到早诊断、早抢救、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2]。急诊抢救主要包括院前抢救和入院抢救[3]。院前抢救是急诊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抢救过程中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并行急诊处理。在转运的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等重要生命体征。入院抢救包括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行内科保守或者外科手术,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常随颅压下降而下降,因此,患者抢救中要尽量避免血压降低幅度过大,以防出现脑的低灌注状态。而血压过高又容易导致心衰等症状,所有临床上通常使用利尿剂、脱水剂等较温和的药物进行控制血压[4]。手术抢救中,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治疗方案,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就是颅内再出血,因此,在手术处理中,要做好对术后指标的监测。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内科治疗共有92例患者,其中有6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行血肿清除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治疗共有28例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手术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结合上述观点,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出血量的多少选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急诊抢救,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高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抢救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4,12(5):132-133.
[2]杨生龙.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15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1,28(36):98-99.
[3]何嗣华,阮海林,王承辉.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200例分析[J].华夏医学,2007,17(1):71-72.
[4]巫智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抢救120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3):142-144., http://www.100md.com(周智慧)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显著上升。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恶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抢救不及时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通过选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方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0~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2±5.4)岁,其中收缩压<180mmHg的患者有32例,收缩压在180~200mmHg的患者有65例,收缩压>200mmHg的患者有23例,舒张压<110mmHg的患有50例,舒张压>110mmHg的患者有70例,脑出血的部位包括壳核、丘脑、小脑、脑干等,所有患者均无血液病、脑肿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动脉炎病史。
1.2 研究方法
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出血量大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如下: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顺畅,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控血压,预防感染、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对于收缩压180~230mmHg,舒张压110~140mmHg的患者,降颅压同时慎重平稳降低血压至180/110mmHg左右,不宜过低。手术治疗如下: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大于40ml,丘脑出血大于15ml),小脑出血大于10ml,宜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发生异常及时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分组情况
临床结果显示,120例患者,经过内科抢救的患者共有92例,平均年龄(54.6±3.8)岁,出血量在5~40ml之间,平均出血量(20.2±4.3)ml。经过手术抢救的患者有28例,平均年龄(65.2±4.3)岁,出血量在30~80ml之间。平均出血量(45.6±9.3)ml。
2.2 临床抢救结果
经过不同方案抢救,内科治疗中,92例有86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1周左右出血得到较好的控制,有6例患者效果不佳,CT检查血肿变大,转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8例手术治疗患者有7例患者手术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做到早诊断、早抢救、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2]。急诊抢救主要包括院前抢救和入院抢救[3]。院前抢救是急诊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抢救过程中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并行急诊处理。在转运的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等重要生命体征。入院抢救包括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行内科保守或者外科手术,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常随颅压下降而下降,因此,患者抢救中要尽量避免血压降低幅度过大,以防出现脑的低灌注状态。而血压过高又容易导致心衰等症状,所有临床上通常使用利尿剂、脱水剂等较温和的药物进行控制血压[4]。手术抢救中,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治疗方案,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就是颅内再出血,因此,在手术处理中,要做好对术后指标的监测。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内科治疗共有92例患者,其中有6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行血肿清除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治疗共有28例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手术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结合上述观点,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出血量的多少选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急诊抢救,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高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抢救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4,12(5):132-133.
[2]杨生龙.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15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1,28(36):98-99.
[3]何嗣华,阮海林,王承辉.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200例分析[J].华夏医学,2007,17(1):71-72.
[4]巫智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抢救120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3):142-144., http://www.100md.com(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