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价值
【摘 要】目的:探讨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价值。 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经B超检查,后经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声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研究。 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在B超声像中,175例患者子宫前壁下端切口上缘内膜呈息肉样增生或憩室内膜呈息肉样增生,局部呈现不连续暗区,诊断为轻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30例被诊断为重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 结论:B超具有安全无创、方便简洁的特点,且可以清晰显示病灶情况和位置,医师也可以通过B超充分探查子宫位置、大小、形态,评估子宫浆膜层、肌层、内膜及双附件情况,可以作为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B超;二次剖宫产;憩室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长期以来,由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是一种尚不被广泛认识因而常被忽略的疾患。目前对其诊断标准学术界也并未达成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痛经甚至不孕,给患者身心和正常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目前临床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方法主要有宫腔镜、B超、MRI以及超声子宫造影等。在本文中,对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经B超检查,后经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患者B超声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价值,以期为子宫憩室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205例,其中产妇平均年龄(31.4±2.1)岁,最大39岁,最小21岁;均有剖宫产史,就诊时为第二次剖宫产术后1~7年,平均(2.5±0.8)年,其中所有患者均为2次剖宫产。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孕前月经规律,无口服避孕药史,无月经不调的历史。产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正常,38例出现经前、经期内后腰或下腹坠胀不适,20例伴有痛经,所有患者均反映每次月经时间在产后发生明显延长,阴道淋漓出血,后期呈点滴状出血持续数日。血、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阳性。
1.3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B超扫描,检查前要求患者排空膀胱,频率为5.0~7.5MHz的阴道探头,常规消毒后行阴道B超检查。行纵切、横切或多切面扫查,充分探查子宫,评估子宫浆膜层、肌层、内膜及双附件情况,着重对剖宫产切口处憩室的形态、与宫腔关系、浆膜层连续性、肌层回声异常行分析。
2 结果
2.1 子宫B超声像图像特点
声像图像显示,205名患者中,115例子宫位于前位,30例子宫位于平位,60例子宫位于后位;子宫纵径为49~71mm,平均(58.9±3.8)mm;横径为43~45mm,平均(44.2±0.5)mm;前后径径线为35~49mm,平均(42.5±5.8)mm;子宫内膜厚度5~8mm,平均(6.0±1.2)mm;所有患者子宫内膜线清晰且居中,排除子宫内膜增生。
2.2 子宫切口憩室B超特点
所有患者均经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在B超声像中,175例患者子宫前壁下端切口上缘内膜呈息肉样增生或憩室内膜呈息肉样增生,局部呈现不连续暗区,诊断为轻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30例被诊断为重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子宫下段瘢痕处现近乎三角形缺损,子宫内膜及肌层、浆膜层一并向外突形成较大囊状缺损,边界模糊,内有积液,区域内可见少许极弱点状回声。
3 讨论
长期以来,由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是一种尚不被广泛认识因而常被忽略的疾患。子宫憩室在临床上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其中先天憩室多源于胎儿在母体中发育不良所致,比较罕见,后天憩室则多由于剖腹产时子宫内膜错位引发切口憩室所致,位于子宫下段。和子宫相似,剖腹产不慎形成的切口憩室也会发生周期性脱落性出血。但由于子宫憩室间通道较小,常常导致排血不畅,临床表现为每次月经来潮后,阴道淋漓出血,月经时间延长,且在经期后期呈点滴状出血持续数日。对于重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易合并感染及切口瘢痕处妊娠,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临床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方法主要有宫腔镜、B超、MRI以及超声子宫造影等。宫腔镜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最可靠诊断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不仅需要预约,且具有一定的术后不良预后可能。MRI检查的费用比较昂贵,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子宫输卵管造影为放射性检查方式,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伤害。和这三者相比,B超具有安全无创、方便简洁的特点,且可以清晰显示病灶情况和位置,医师也可以通过B超充分探查子宫位置、大小、形态,评估子宫浆膜层、肌层、内膜及双附件情况,着重对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处憩室的形态、与宫腔关系、浆膜层连续性、肌层回声异常及与宫腔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作为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苏翠红,李笑天.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诊疗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262-264.
[2] Bij de Vaate AJ,Brolmann HA,van der Voet LF,et al.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Cesarean scar: relation between a niche and postmenstrual spotting[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1,37(1):93-99., 百拇医药(万灵侠)
【关键词】B超;二次剖宫产;憩室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长期以来,由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是一种尚不被广泛认识因而常被忽略的疾患。目前对其诊断标准学术界也并未达成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痛经甚至不孕,给患者身心和正常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目前临床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方法主要有宫腔镜、B超、MRI以及超声子宫造影等。在本文中,对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经B超检查,后经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5例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患者B超声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价值,以期为子宫憩室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205例,其中产妇平均年龄(31.4±2.1)岁,最大39岁,最小21岁;均有剖宫产史,就诊时为第二次剖宫产术后1~7年,平均(2.5±0.8)年,其中所有患者均为2次剖宫产。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孕前月经规律,无口服避孕药史,无月经不调的历史。产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正常,38例出现经前、经期内后腰或下腹坠胀不适,20例伴有痛经,所有患者均反映每次月经时间在产后发生明显延长,阴道淋漓出血,后期呈点滴状出血持续数日。血、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阳性。
1.3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B超扫描,检查前要求患者排空膀胱,频率为5.0~7.5MHz的阴道探头,常规消毒后行阴道B超检查。行纵切、横切或多切面扫查,充分探查子宫,评估子宫浆膜层、肌层、内膜及双附件情况,着重对剖宫产切口处憩室的形态、与宫腔关系、浆膜层连续性、肌层回声异常行分析。
2 结果
2.1 子宫B超声像图像特点
声像图像显示,205名患者中,115例子宫位于前位,30例子宫位于平位,60例子宫位于后位;子宫纵径为49~71mm,平均(58.9±3.8)mm;横径为43~45mm,平均(44.2±0.5)mm;前后径径线为35~49mm,平均(42.5±5.8)mm;子宫内膜厚度5~8mm,平均(6.0±1.2)mm;所有患者子宫内膜线清晰且居中,排除子宫内膜增生。
2.2 子宫切口憩室B超特点
所有患者均经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在B超声像中,175例患者子宫前壁下端切口上缘内膜呈息肉样增生或憩室内膜呈息肉样增生,局部呈现不连续暗区,诊断为轻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30例被诊断为重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子宫下段瘢痕处现近乎三角形缺损,子宫内膜及肌层、浆膜层一并向外突形成较大囊状缺损,边界模糊,内有积液,区域内可见少许极弱点状回声。
3 讨论
长期以来,由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是一种尚不被广泛认识因而常被忽略的疾患。子宫憩室在临床上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其中先天憩室多源于胎儿在母体中发育不良所致,比较罕见,后天憩室则多由于剖腹产时子宫内膜错位引发切口憩室所致,位于子宫下段。和子宫相似,剖腹产不慎形成的切口憩室也会发生周期性脱落性出血。但由于子宫憩室间通道较小,常常导致排血不畅,临床表现为每次月经来潮后,阴道淋漓出血,月经时间延长,且在经期后期呈点滴状出血持续数日。对于重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若治疗不及时,易合并感染及切口瘢痕处妊娠,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临床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方法主要有宫腔镜、B超、MRI以及超声子宫造影等。宫腔镜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最可靠诊断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不仅需要预约,且具有一定的术后不良预后可能。MRI检查的费用比较昂贵,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子宫输卵管造影为放射性检查方式,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伤害。和这三者相比,B超具有安全无创、方便简洁的特点,且可以清晰显示病灶情况和位置,医师也可以通过B超充分探查子宫位置、大小、形态,评估子宫浆膜层、肌层、内膜及双附件情况,着重对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处憩室的形态、与宫腔关系、浆膜层连续性、肌层回声异常及与宫腔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作为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苏翠红,李笑天.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诊疗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262-264.
[2] Bij de Vaate AJ,Brolmann HA,van der Voet LF,et al.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Cesarean scar: relation between a niche and postmenstrual spotting[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1,37(1):93-99., 百拇医药(万灵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