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
编号:13573840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9
     【摘 要】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干预措施。结果: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其面临职业相关危害因素主要是包括了化学、生物、物理、生理及社会心理危害因素,同时护师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职业的危害与防护认知和行为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护士职称的护理人员评分情况,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相关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性地开展防护措施,能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正视职业危害,同时对行为上的防护进行有效增强,是利于对其身心健康的防护,并有效地保障手术室的日常护理工作开展与质量。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众多的医护人员进行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1],其是指护理人员于职业环境当中可能会存在对其健康、安全以及工作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因素或相关条件等[2]。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存在有诸多危害因素,各个因素均易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手术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现将具体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本手术室1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该14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个体,年龄25~44岁,平均年龄(29.2±2.4)岁;当中护士共6名,护师共6名,主管护师以上共2名。

    1.2 方法

    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法进行职业相关危害因素的调查,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均经过了护理学的专家审阅并通过。问卷表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为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调查,包括记录护士年龄、性别、部门、护龄、职位与职称等内容;另一部分为护士对于职业危害和防护情况的认知以及行为的相关状况评分,共计10项,评分总分100分,护理人员的得分情况越高则代表其对于职业危害以及防护情况认知、行为的状况相对越好。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干预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分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其面临职业相关危害因素主要是包括了化学、生物、物理、生理及社会心理危害因素,同时护师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职业的危害与防护认知和行为的评分均显著的高于护士职称的护理人员评分情况,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分析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3.1.1 生物因素 手术室当中的护理人员通常面临的生物危害主要是病毒以及细菌导致等[3]。护理人员通常会于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等进行接触,其中,极有可能会有携带各种的致病菌以及如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病毒,护理人员遭受的感染几率远高于常人,尤其在手术室中对大量的锐器(如剪、刀、钳、注射针头以及缝线针等)的应用过程,一不小心即会导致护理人员受到刺伤或伤口污染等,并引起血源性的疾病感染以及肿瘤生长等危害。

    3.1.2 物理因素 紫外线及臭氧的危害:紫外线和臭氧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常用消毒方法。臭氧是一種强氧化剂,对皮肤黏膜和肺组织都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等。噪声危害:手术室属于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监护仪、高频电刀、吸引器等。噪声长期刺激可导致精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烦躁,耳鸣,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可导致植物神经失调,失眠等。

    3.1.3 化学因素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因此一旦应用化学材料即产生的化学气体也更不易散发,空气有害化学气体的浓度相对较高。手术室的化学危害多来源自主空气中残留化学消毒剂、电刀烟雾以及药物挥发气体等,护理人员长时间与之进行接触,一旦防护不严,即可导致产生鼻炎、哮喘或注意力障碍等危害。

    3.1.4 生理因素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工作的节奏相对更快、同时部分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易导致其长期处于应激的状态;进行大手术时,连续长时间的工作会使饮食不规律,可能使胃肠道的功能发生紊乱;同时护理人员的颈椎在配合进行手术时会常保持屈曲位,因而也易得颈椎病等。

    3.1.5 社会心理的因素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性质,要求着护理人员既要有足够的技术又要需要承担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手术室的护士人手相对不足,经常会面临倒班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往往与生活的时间产生冲突。因此,其工作会常保持高压力状态。一旦压力超过调节范围即会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患者与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又往往不够了解,工作场所中易出现骚扰或纠纷等。

    3.2 防护对策

    3.2.1 生物防护措施 进行手术前,要求护理人员充分地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完善进行各项检查内容等,术前要求佩戴好护目镜、防护鞋、橡胶手套,同时必要时需要穿好隔离手术衣进行手术;同时对于手术的操作需要遵循规范,注意锐器、谨防感染。一旦受伤需要做好应急处理,立即对伤口进行挤压,再使用肥皂等进行仔细清洗,通过大流量流动水进行冲洗,应用75%的医用乙醇消毒,并上报院感科进行评估以及后续处理。

    3.2.2 化学防护措施 平时需要保持手术室的通风状况,同时监测空气的质量。在术中需要提醒麻醉师注意好尽量的减少麻醉药物的挥发。在使用电动刀时,需要配合抽吸装置将排出的烟进行抽吸,时刻保持手术环境的空气质量。

    3.2.3 物理防护措施 在手术室进行紫外线和臭氧消毒时,手术室护士应回避。在手术间内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及时关闭不需要的产生噪音的设备仪器。对于手术室的医疗电器,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淘汰陈旧的设备,引进声音小,性能好的设备。

    3.2.4 生理防护措施 加强手术过程排班安排,充分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进餐时间与休息时间,保障护理人员术中的体力,同时减少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几率。器械护士在从手术台取下或者转移器械时,可将其身体同颈椎一同旋转,以减轻对颈椎的转动承受压迫。

    3.2.5 社会心理防护措施 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班次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加强业务学习,以尽量让护理人员熟悉各种类型的手术,提高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协调配合作用。工作之余同时积极组织对护理人员人际关系的处理,使护理人员与同事、患者及亲属保持有足够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协助其调整好心态等。

    总而言之,通过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相关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性地开展防护措施,能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正视职业危害,同时对行为上的防护进行有效增强,是利于对其身心健康的防护,并有效地保障手术室的日常护理工作开展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春娟.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08):169-170.

    [2] 马炳凤,郭志红.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8):105-106.

    [3] 林细芝,陈美英,曾嘉琼,等.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05):930-931., 百拇医药(李新元)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