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棣辨治带下病经验撷要
【摘 要】 喜棣为喜氏妇科第七代传人,对于带下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带下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和热为标,治疗以标实去大半而培本,根据虚实不同而灵活运用治法,辨证注意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注意抓主症,内外同治,重视食疗的作用。【关键词】
喜氏妇科;带下病;辨证论治
喜棣为喜氏妇科第七代传人,喜氏妇科为儒医世家,起于清朝,原为宫廷御医,随军行至南通定居,代代相传至第八代,至今200余年。喜氏善治女科,在苏北地区声名显赫,被当地人称为“医神”、“送子观音”,其家族事迹被《南通卫生志》以及《大医仁心—南通历代名医录》收录。百年的喜氏妇科治疗妇科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往往药到病除,治疗上具有整体调制,重视脾肾,顾护正气,分期调经,药食同治等特点。治疗带下病亦经验丰富,辨证用药颇具特色。
关于带下病的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古代对带下病的认识已较为深入清楚,《诸病源候论》中已有五色带下的记载,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名候[1],发展至清代,傅青主分别论述了五色带下的病机,并列举了对应方药。但总而言之,认为“带下俱是湿证”[2]。带下病大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主要论述喜棣对狭义带下病的诊治,即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等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及局部症状的疾病[3],与现代妇科学中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另外,无明显感染引起的白带明显增多亦属于中医带下病之范畴。喜棣老先生(以下称喜老)作为喜氏妇科第七代传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