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921
编号:13527971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TRI家庭护理模式构建及干预效果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1
     [Key words]Hirschsprung's disease;Radical surgery; Time mechanism therapy; Home care; Anxiety; Care ability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疾病,其病因多认为是由于肠壁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而造成的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90%以上的病变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远端部分,临床表现为便秘、呕吐、腹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1]。该病诊断明确后均需进行巨结肠根治术才能解除症状。目前比较认可的治疗过程为通过对症治疗使患儿病情平稳后,进行居家灌肠或造口护理至患儿月龄至少3个月后返院确诊、择期手术治疗。但研究发现,如对此过程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不利于照护者照护能力的提高、造成其焦虑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对患儿的照护质量[2-3]。时机理论(Timing It Right,TIR)将疾病过程分成5个阶段,每阶段均围绕着信息、情感、工具、评价需求展开研究,强调了照护者的照护体验与需求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为照护者实施延续护理提供了理论框架[4]。本研究旨在将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运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照护者中,通过对患儿疾病不同阶段的护理干预来提高照护者的照顾能力,从而达到改善患儿临床预后的目的。临床实施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巨结肠根治术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