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患者的再干预治疗结果分析
安全性,有效性,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金勇 刘 鹏 樊雪强叶志东 王 非 杨煜光 林 凡 陈 洁 郑 夏甄亚楠 钱松屹 王风林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北京 100029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患者的再干预治疗结果分析
李金勇 刘鹏 樊雪强*叶志东 王非 杨煜光 林凡 陈洁 郑夏甄亚楠 钱松屹 王风林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北京 100029
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及腔内治疗颈动脉重度再狭窄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6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接受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的病变特征并评估再次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及围手术期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及其死亡发生率。结果共7例有症状性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患者接受再次干预治疗,其中6例首次治疗方式为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例为颈动脉外翻剥脱治疗。再次干预治疗包括6例颈动脉支架及内膜切除术+补片修补术,1例脑保护伞装置保护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7例患者脑缺血症状消失,术后30 d内无脑梗塞、心肌梗塞及死亡发生。结论颈动脉重度再狭窄的再次干预治疗安全、有效,具体治疗方式需要个体化。
关键词:颈动脉重度再狭窄;再干预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目的是减少脑卒中以及脑卒中相关的死亡风险[1,2]。作为经过前瞻性临床试验反复验证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目前在临床开展越来越普遍[3]。后续内膜增生及动脉硬化发展引起术后再狭窄,成为困扰临床远期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如何准确地发现并且选择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临床需要明确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7例重度颈动脉再狭窄患者,探讨腔内治疗颈动脉重度再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07—2015-06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例有症状性颈动脉重度再狭窄患者。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9.7(54~79岁),入院时均有脑缺血症状:反复头晕发作4例、TIA 2例、单侧脑卒中1例。颈动脉超声检查收缩期峰值流速(PSV):230~300 cm/s 2例;300~400 cm/s 4例;>400 cm/s 1例。5例曾经接受CAS治疗,1例接受颈动脉外翻剥脱治疗,1例首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个月后因为颈动脉重度再狭窄而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就诊时出现支架近端重度再狭窄,根据狭窄的结果分型:Ⅰ型狭窄3例,分别在支架的近端(病例2)和远端(病例3、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91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