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 2018年第3期
编号:1487625
磁共振3D血管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2日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
扫描时间,分辨率,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纳入及排除标准,3检查方法,4统计学方法,2结果,13DCE-MRA与DSA结果对比,23DCE-MRA与2D-TOF-MRA,3讨论
     刘海博 黄 兴 姜 微

    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长春 130021

    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是引起脑血管缺血和梗死的重要因素,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长期以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ilhouette angiography, DSA)一直是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金标准”,其定位准确、显示率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其有创性和辐射性限制了它的发展[3]。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经成为评估血管疾病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磁共振血管检查因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系统迅速得到普及,三维时间飞跃法(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 ight, 3D TOF)、对比增强法(contrast enhanced,CE)是目前最常用的颈部血管成像法,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3D CE-MRA)因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性或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血管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4-5]。本文通过对50例患者的3D CE-MRA和2D-TOF-MR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核磁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临床疑诊为颈动脉狭窄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2~71岁,中位年龄(38.6±4.7)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24个月,平均(6.5±3.4)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体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