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子宫肌瘤
编号:13619751
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2日 《健康周刊》 20176
     【摘 要】目的:对于在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时就用米非司酮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总结。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至12月之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选出82例做为研究对象,并将这82例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每组有41例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在进行子宫肌瘤治疗时采取给予小剂量的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进行子宫肌瘤治疗时采取给予大剂量的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对两组的研究对象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的病情控制情况比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的病情控制情况好,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治疗后体内的激素水平比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治疗后的体内激素水平明显得到改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同时比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结论:在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时应用小剂时量的米非司酮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应当在临床给予普及及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临床价值

    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属于女性生殖器官良性病变的疾病就是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一种纤维肌瘤主[1],该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是30到50岁的女性.女性在患上子宫肌瘤后经常会出现腹部疼痛、子宫出血引起的贫血、白带增多、不孕、流产、腹部包块导致腹部压迫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2].做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药物米非司酮,它具有方便、无痛、起效快等优势。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的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至12月之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选出82例做为研究对象,并将这82例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每组有41例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研究对象中有17例未产妇,24例经产妇,13例未婚女性,28例已婚女性,年龄平均是(37.6±1.2),病程平均时间是(2.5±0.7)年,体重平均是(52.7±1.4)公斤.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有16例未产妇,25例经产妇,14例未婚女性,27例已婚女性,年龄平均是(37.8±1.1),病程平均时间是(2.7±0.6)年,体重平均是(52.9±1.5)公斤.本文中所选的研究对象都符合<<威廉姆斯妇产科>>中的诊断要求[3].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对两组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在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到第五天之内,每天晚上入睡前给予米非司酮12.5毫克进行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到第五天之内,每天晚上入睡前给予米非司酮25毫克进行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周期后,对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的病情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研究.无效:经过三个月的月经周期治疗后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现象,临床不适也没有相应的减轻;有效:经过三个月的月经周期治疗后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有所减轻,临床症状也有所减轻但都不明显;显效:经过三个月的月经周期治疗后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不适基本消失.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的数据数量的处理均是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的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与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的检测结果相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过治疗后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明显减小;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与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的检测结果相比,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经过治疗后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比治疗前有所减小,但是没有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减小的明显。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92.7%,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90.2%,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的控制情况没有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的控制情况好。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观察组的研究对象中有1例患者潮热,恶心呕吐患者9例;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潮热患者5例,恶心呕吐患者9例,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比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5.9%明显要低。

    3 讨论

    虽然在临床的病理检验中大多数患者的子宫肌瘤都属于良性,但是因为子宫肌瘤的数量、体积都会随着患者的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子宫肌瘤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有恶性病变的可能,从此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4].女性在患上子宫肌瘤后经常会出现的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子宫出血引起的贫血、白带增多、不孕、流产、腹部包块导致腹部压迫不适等症状,在临床中米非司酮主要作用是终止早孕,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类药物中的一种,是一种强有效的抗早孕药物[5],是通过人工合成提炼出来的.患者体内的孕激素受体与米非司酮结合后的实际能力是天然孕酮的10倍左右,它主要是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后发生反应,导致构型相对的发生变化,然后使之与热休克蛋白的结合能力增强,覆盖于孕酮受体上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区,因为孕酮效应因子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产生了影响,导致人体抑制了孕酮的竞争产生作用;有关的资料显示,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米非司酮效果很好,是因为它是通过阻断子宫肌瘤内的雌激素受体和孕酮激素受体,从而达到降低肌瘤中的孕酮浓度,使肌瘤的体积缩小,从而控制了肌瘤的发展[6].米非司酮将孕酮受体占据后,使人体血清中的孕酮水平上升明显在短时间内,因为米非司酮的反饋作用作用于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抑制了雌二醇、孕酮的分泌,导致了卵泡生成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进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速度[7-8].在本文的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与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的检测结果相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过治疗后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明显减小;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与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的检测结果相比,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经过治疗后检测的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孕酮结果比治疗前有所减小,但是没有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减小的明显。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92.7%,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90.2%,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的控制情况没有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的控制情况好。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观察组的研究对象中有1例患者潮热,恶心呕吐患者9例;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潮热患者5例,恶心呕吐患者9例,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比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5.9%明显要低。在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时应用米非司酮的量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提供了依据.所以综上所述,在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时应用小剂时量的米非司酮效果明显,应当在临床给予普及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婷,张天铭.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8):61- 63

    [2] 朱隶君.小剂量的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 (30):4311-4312

    [3] 吴艳霞,于淑娟,李凤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1, 17(10):799-800

    [4] 吕玲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75-76

    [5] 王红梅,陶文兵.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22(33): 135-136

    [6] 李晶,梁吉平,李利莉.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34 (18):4012-4012

    [7] 詹美色,翁如林,刘瑞爱.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 1787-1788

    [8] 古再力努尔,塔依尔.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 31-32, http://www.100md.com(周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