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724
编号:13611216
科举制与儒家思想关系略论(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8日 《健康周刊》 201724
     儒家所倡导的学问观是和我国古代学校制度紧密结合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时代。此时正是官学衰落,私学兴起的时代。此前教育资源大多把持在贵族手中,普通民众是没有机会去接触到教育的。《诗 鲁颂 泮水》中记载:“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怀夷攸服”。这里的泮宫就是学宫的名称。诸侯王设立一个学宫便值得记载,可见学校的设立何等之难,教育资源的分配何其不公。

    随着“百家争鸣”的出现,私学也因之而发展起来,更是有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才德出众者七十二人”的说法。私学的发展自然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不论是百家学说的那种,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儒家也不过是和其他百家相并列的,还并没有处于统治地位。

    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开始主导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这就更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这其中有两条发展主线,一、以太学为主的官办学校,或称之为官学。二、儒生、学士开办的私学。据《后汉书·儒林传》载:“自光武中年之后,干戈稍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笃焉。其服儒服、称先王、游库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言名高义、开门授徒者,编碟不下万人。”可见当时私学之盛。

    4 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双层相关性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