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摘 要】目的:分析研讨运动处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80例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照组40例患者自我锻炼,研究组40例患者接受运动处方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运动处方应用到心脑血管患者疾病治疗中,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率,对功能恢复存在有利作用。
【关键字】心脑血管;运动处方;疗效
因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多由血脂、血糖、血压异常而引发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疾病残疾率和死亡率较高[1]。临床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其控制均较好,但也会因药物不良反应和依赖性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运动处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也在我院实践,疗效突出。现纳入2组患者进行研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80例心脑血管疾病者,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2岁,平均为(68.5±7.1)岁,病程时间(9.5±1.6)个月,12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1岁,平均为(68.5±6.9)岁,病程时间(9.6±1.4)个月,13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 >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告知其自我锻炼方式,包含锻炼时间、运动方式等。研究组接受运动处方干预,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心功能、病情、病史等,并针对性制定运动处方,以及个体性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度,从低强度、量小开始,并逐步加支设定运动强度。
①运动方式:高血压患者可跳舞、踏车、慢跑、步行、降压体操、太极拳等,冠心病患者可选择健身自行车、慢速步行、医疗步行操多功能指导类运动。糖尿病患者可选用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慢跑、快走、散步等方式。高血脂患者可选用健身操、太极拳、慢跑、快走、自行车等方式。
②运动强度:高血压患者可按照病情控制心率,运动后心率增加范围为30-50%;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每分钟心率<120次,耗氧最大量为60%左右;高血脂患者运动后心率控制每分钟<120次,耗氧最大量为60%左右。
③运动时间:高血压患者每周运动4次,控制每次运动时间为20-60min,按照患者血压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时间;糖尿病患者在饭后60min左右运动,每周4次,每次运动时间为20-60min,按照患者血压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时间;高血脂患者每周运动4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min,按照其血压调整运动时间。
1.3 指标判定
用SF-36量表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包含情感状态、社会参与、健康愉快感、认知功能、躯体症状等方面,评分越高则表明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计数资料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 ±s),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因现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们平均寿命均有所延长,我国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且疾病死亡率和残疾率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已发展为对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而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此类高危因素,则需长时间服药,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运动处方治疗方式也日益得到医学界学者和患者的关注度[2]。运动可让迷走神经作用增强,降低肾上腺素,增加血管扩张能力,且外周阻力得到降低,进而达到降压功效。运动可增大肌肉吸糖能力,改善糖耐量,胰島素敏感性和分泌量增强,进而可降低血糖。此外,运动可加快中性脂肪代谢,加大胆固醇清除和氧化,降低血脂[3]。本研究结果也同时证实了运动处方的可应用性和优势性。综上,运动处方应用到心脑血管患者疾病治疗中,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率,对功能恢复存在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霏.乒乓球运动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401-4402.
[2]任晓丽,丁薇,刘洁等.有氧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大鼠血管老化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22(4):65-69.
[3]陈玉容.罗汉果提取物配合运动对血压血脂水平的改善[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7):178-181., http://www.100md.com(杨洋)
【关键字】心脑血管;运动处方;疗效
因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多由血脂、血糖、血压异常而引发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疾病残疾率和死亡率较高[1]。临床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其控制均较好,但也会因药物不良反应和依赖性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运动处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也在我院实践,疗效突出。现纳入2组患者进行研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80例心脑血管疾病者,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2岁,平均为(68.5±7.1)岁,病程时间(9.5±1.6)个月,12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1岁,平均为(68.5±6.9)岁,病程时间(9.6±1.4)个月,13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 >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告知其自我锻炼方式,包含锻炼时间、运动方式等。研究组接受运动处方干预,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心功能、病情、病史等,并针对性制定运动处方,以及个体性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度,从低强度、量小开始,并逐步加支设定运动强度。
①运动方式:高血压患者可跳舞、踏车、慢跑、步行、降压体操、太极拳等,冠心病患者可选择健身自行车、慢速步行、医疗步行操多功能指导类运动。糖尿病患者可选用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慢跑、快走、散步等方式。高血脂患者可选用健身操、太极拳、慢跑、快走、自行车等方式。
②运动强度:高血压患者可按照病情控制心率,运动后心率增加范围为30-50%;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每分钟心率<120次,耗氧最大量为60%左右;高血脂患者运动后心率控制每分钟<120次,耗氧最大量为60%左右。
③运动时间:高血压患者每周运动4次,控制每次运动时间为20-60min,按照患者血压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时间;糖尿病患者在饭后60min左右运动,每周4次,每次运动时间为20-60min,按照患者血压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时间;高血脂患者每周运动4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min,按照其血压调整运动时间。
1.3 指标判定
用SF-36量表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包含情感状态、社会参与、健康愉快感、认知功能、躯体症状等方面,评分越高则表明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计数资料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 ±s),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因现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们平均寿命均有所延长,我国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且疾病死亡率和残疾率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已发展为对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而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此类高危因素,则需长时间服药,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运动处方治疗方式也日益得到医学界学者和患者的关注度[2]。运动可让迷走神经作用增强,降低肾上腺素,增加血管扩张能力,且外周阻力得到降低,进而达到降压功效。运动可增大肌肉吸糖能力,改善糖耐量,胰島素敏感性和分泌量增强,进而可降低血糖。此外,运动可加快中性脂肪代谢,加大胆固醇清除和氧化,降低血脂[3]。本研究结果也同时证实了运动处方的可应用性和优势性。综上,运动处方应用到心脑血管患者疾病治疗中,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率,对功能恢复存在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霏.乒乓球运动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401-4402.
[2]任晓丽,丁薇,刘洁等.有氧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大鼠血管老化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22(4):65-69.
[3]陈玉容.罗汉果提取物配合运动对血压血脂水平的改善[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7):178-181., http://www.100md.com(杨洋)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