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609904
飞行人员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30日 《健康周刊》 201730
     【摘 要】目的:探讨飞行人员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106例住院飞行人员患病时、病情诊断时、康复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做好飞行人员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对106例飞行人员采取了入院阶段、住院诊疗阶段、出院阶段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结果:106例飞行人员经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后,缓解了飞行人员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配合了医疗护理工作,明显改善和缓解了其临床症状,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结论:住院飞行人员全程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飞行人员;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在航空航天环境中,飞行人员处于一种飞行活动的状态,需要有较高技能的形象思维型脑力劳动,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要应付复杂的操纵活动和瞬息变化的飞行情境[1]。飞行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高度紧张的特殊劳动。飞行中飞行人员要受到高空缺氧和低气压,加速度和温度变化,噪声和振动,微波以及气象、地形等多种复合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变化大,需要飞行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飞行人员在住院期间更应重视其心理活动。2017年1月~2017年10月我科以飞行人员为中心,以满足其健康需要为目的,我们对106例住院飞行人员采取了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飞行人员106例,均为男性;年龄:24~46(35±3.2)岁;文化程度均为大学;飞行时间:510~2100(1370±20.7)小时;其中紧张性头痛飞行人员13例,颈椎病20例,慢性胃炎21例,腰椎间盘突出21例,鼻窦炎17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均经内外科临床诊断及治疗。住院时间5~36(23±4.1)天。上述病例中地面观察期满返院复查34例。

    2 飞行人员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

    2.1患病时的心理特点 飞行人员是一特殊职业群体,对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要求很高,其患病时,受职业、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压力很大。飞行人员住院后陌生的环境、疾病的痛苦及角色的冲突均使其感到焦虑。年轻飞行人员平时身体素质好,轻视检查和治疗;年长的飞行人员,表现为患者角色强化。飞行人员个体差异的不同,使其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表现不同。

    2.2病情诊断时的心理特点 飞行人员除了需要治疗身体疾病以外,每年还要进行2次大体检,明确飞行结论为地面观察、飞行合格或飞行不合格转诊,鉴定其是否符合飞行标准,飞行结论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将直接影响飞行人员的身体、工作及飞行安全。

    2.3疾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 康复期是维护飞行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此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体检和地面观察期满返院复查实施阶段,健康的飞行人员对体检项目和安排不重视。出院时疾病矫治的飞行人员担心身体状况能否适应飞行,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整个康复的效果。

    3 护士做好飞行人员心理护理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3.1掌握医学与人文知识 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并具备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美学等知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与健康的本质有较明确的认识才能做好飞行人员的心理护理。

    3.2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护理人员具有同情心并善于鼓励和感化飞行人员,做到服务周到热情,做到“四心”,热心和耐心,关心和细心;做到“四轻”,说话轻和操作轻,走路和开关门轻。用积极的情绪感染飞行人员,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其康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保证飞行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

    3.3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从飞行人员入院、住院到出院的各个时段,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心理变化,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详细讲解自我调节的方法,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顾虑和不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保障。

    3.4具备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护理人员要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要性格开朗并乐于助人,不因工作之外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质量,积极而稳定的情绪是促进飞行人员疾病康复的保证。

    4 飞行人员住院全程心理护理的三个阶段

    4.1入院阶段 此阶段要了解其初入病区时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需要”,由于其从紧张的飞行环境中来到医院新环境,需要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并与病室其他飞行人员建立和谐关系。其飞行职业的特殊心理需求,需要医护人员的尊重,地面观察期满的再次返院的飞行人员心理需求加大。注意了解和掌握这种心理需求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护士以良好的仪表、和蔼的态度,热情地帮助其办好住院手续,详细介绍《空勤科飞行人员住院管理规定》,告知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姓名及环境、就餐等一切与住院生活有关的事宜。主动帮助其建立与其他飞行人员的友善关系,使其及时消除陌生感,对于需专科治疗的飞行人员,及时告知相应专科医生。此阶段护士对其在后续的诊疗中保持情绪稳定,从心理上顺利实现患者角色转变,依从治疗将起很大作用。

    4.2诊疗阶段 此阶段的心理护理是飞行人员全程心理护理的主要部分,是心理护理的中心环节。由于飞行人员的年龄、经历、性格及在入院前所担负的飞行人员的角色不同,其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呈现出多样化,及时对其分析和掌握可使心理护理处于主动地位,从而收到好的效果。此阶段飞行人员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尊重与和谐环境的需求、安全与接纳、信息的需求等[2]。由我院心理科医生对每位入院飞行员进行心理咨询,并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建立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档案,为住院飞行员的心理护理提供客观的依据,做到因人施护。及时给飞行人员提供所需的医疗保健,和各项检查。在确诊之后,还针对年轻、年长飞行人员不同心理情况区别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对治疗依从性差的年轻飞行人员做好监督,帮助飞行员建立生活节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运用科学的作息制度,防止飞行人员发生过度疲劳,减少心理应激。增加心理健康有关的书籍,供飞行员阅读和参考,使心理护理的内容更书面化和具体化,也使飞行员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更加丰富化。科室在活动室的电脑上下载大量具有放松心情作用的轻音乐和图片,定期为飞行员集中进行治疗,根据心理需求选择不同的音乐和图片,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压抑,恢复心理健康。

    4.3出院阶段 此阶段飞行人员患者角色转换,部分飞行人员在担心疾病是否复发,远期治疗效果,能否适应飞行工作。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医学及保健知识等出院宣教工作,对外地住院的飞行人员,提前帮其预订车票,及时联系好送站车辆。

    5 讨论

    飛行过程中在短时间内身体变化很大,经常达到或超过身体耐受的极限,疾病对其影响也有很大差异。一些疾病对日常生活及一般工作影响很少,而在飞行中则可产生明显作用,能降低飞行工作能力,使飞行耐力下降,甚至危及飞行安全。对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通过对106例飞行人员采取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飞行人员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配合了医疗护理工作,明显改善和缓解了其临床症状,促进了疾病的康复,住院飞行人员全程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苗丹民,刘旭峰.航空航天心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6.

    [2]陈素坤,周英.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5-46., 百拇医药(刘海莹 刘海湘 郝倩)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