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探究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法随机对本镇的100户流动儿童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以及疫苗接种情况,并计算其疫苗接种率,分析影响其接受疫苗接种的各方面因素。结果:此次共100户流动儿童家庭参与调查活动(儿童人数为123名),其中流动儿童的H epB、BCG、OPV以及DPT与MV的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18%、89.43%、86.18%、90.24%和86.99%。此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时间以及付费意愿与持有预防接种证与否是影响流动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即监护人文化程度越高、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居住时间越长以及持有预防接种证的家庭带领儿童接受疫苗接种的次数明显高于与其相对的流动儿童家庭,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本镇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各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该方面的宣传力度和完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本镇流动儿童的及时疫苗接种率,促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前言
国家免疫规划(NIP)即按照国家或者省(包括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接种方案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1]。医学关节表示,该项举措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产生及传播。本文就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由: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普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访问于本镇居住(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但户籍并不属于本镇的100户流动儿童家庭,以0~6岁的儿童及其监护人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中,100户流动儿童家庭均愿积极参与本次调查活动,共调查访问流动儿童123名(男性儿童65名,女性儿童58名)。
1.2调查方法
由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依照相关规定和研究需求自行制作调查问卷,并以面对面访问的方式開展调查工作。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流动儿童的基本概况(性别、年龄、户籍、本镇居住时长等);②流动儿童家庭基本概括(流动儿童监护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子女人数等);③疫苗接种情况;④预防接种知信行情况[2]。
1.3疫苗接种评价
由相关工作人员计算免疫规划基础疫苗—乙肝疫苗(H epB)、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以及卡介苗(BCG)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及时接种率。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而后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并通过卡方值 对比计数资料,若最终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两者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基础疫苗接种情况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123名流动儿童的基础疫苗接种率总体较为理想,但依旧有待提升。详见下列表1:
2.2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时长以及是否自愿付费和是否持有预防接种证是影响123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最主要因素,详见下列表2:
3 讨论
据我国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2.5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随之进城的流动儿童大约为2500万左右[3]。从农村到城市是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而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均为18~48岁左右的中青年人,这便同时说明其子女正处于学龄阶段,从而导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面,主要有以下几大影响因素,分别为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时长以及是否自愿付费和是否持有预防接种证。这便与本文调查研究123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尽管城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解决,但仍有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因而存在疾病产生与传播的危机与风险,因而加大宣传力度和相关管理工作以有效推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曾莉,杨汝沛,张量智.成都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08):1405-1408.
[2]龚国琴,高真.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2):212- 214.
[3]程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6):160., 百拇医药(廖耘)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前言
国家免疫规划(NIP)即按照国家或者省(包括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接种方案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1]。医学关节表示,该项举措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产生及传播。本文就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由: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普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访问于本镇居住(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但户籍并不属于本镇的100户流动儿童家庭,以0~6岁的儿童及其监护人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中,100户流动儿童家庭均愿积极参与本次调查活动,共调查访问流动儿童123名(男性儿童65名,女性儿童58名)。
1.2调查方法
由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依照相关规定和研究需求自行制作调查问卷,并以面对面访问的方式開展调查工作。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流动儿童的基本概况(性别、年龄、户籍、本镇居住时长等);②流动儿童家庭基本概括(流动儿童监护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子女人数等);③疫苗接种情况;④预防接种知信行情况[2]。
1.3疫苗接种评价
由相关工作人员计算免疫规划基础疫苗—乙肝疫苗(H epB)、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以及卡介苗(BCG)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及时接种率。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而后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并通过卡方值 对比计数资料,若最终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两者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基础疫苗接种情况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123名流动儿童的基础疫苗接种率总体较为理想,但依旧有待提升。详见下列表1:
2.2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时长以及是否自愿付费和是否持有预防接种证是影响123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最主要因素,详见下列表2:
3 讨论
据我国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2.5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城务工,随之进城的流动儿童大约为2500万左右[3]。从农村到城市是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而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均为18~48岁左右的中青年人,这便同时说明其子女正处于学龄阶段,从而导致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面,主要有以下几大影响因素,分别为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时长以及是否自愿付费和是否持有预防接种证。这便与本文调查研究123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尽管城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解决,但仍有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因而存在疾病产生与传播的危机与风险,因而加大宣传力度和相关管理工作以有效推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曾莉,杨汝沛,张量智.成都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08):1405-1408.
[2]龚国琴,高真.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2):212- 214.
[3]程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6):160., 百拇医药(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