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管理在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792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起实施质量控制管理,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8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9.6%;观察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最终优化导管室护理工作,从而显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介入诊疗作为目前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痛苦少,操作安全等特点[1],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如何保障介入手术的安全实施,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成为导管室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导管室采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792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起实施质量控制管理,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8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509例,女283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54.56±2.87岁。观察组患者男542例,女258例,年龄22-89岁,平均年龄51.33±2.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评价
, 百拇医药
1.3.1满意度调查 使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手术医生进行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将非常满意及满意列为满意范围。
1.3.2不良事件发生率 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无效造影、液体外渗、手术耗材传递错误、职业暴露、术中机器故障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组间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采用c2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9.6%;觀察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作为继内、外科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也有应用面广,接收患者病情多样等特点。导管室作为介入诊疗活动的实施场所,具有疾病涉及面广、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大等特点[2],因此对护理管理者和导管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完成手术配合扩展到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护理[3]。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在医院护理部指导下,我科自2016年10月起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①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士长总负责,选择高年资护士担任质控小组组长,每组有1-2名质控员,由导管室护士担任。各质控组长及组员定期更换。护士长负责安排各质控组定期组织活动,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监督检查存在问题的持续质量改进。质控组长及质控员负责各自组里日常工作的检查及反馈,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质量控制小组以组内检查工作为重点,掌握组内检查方法、内容以及标准,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会议,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并制定下周期工作目标[4]。
, 百拇医药
② 确定质量控制内容及综合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指标是约束护士工作行为的重要途径,可实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最优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护理检查,减少了工作失误,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了工作的适应能力,提升了护士处理问题的灵活度,最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5]。根据介入护理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制定质量控制内容及综合评价指标。由质控组长带领质控员参照综合评价指标对导管室日常工作定期进行检查。鼓励护理人员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反馈给质控小组。
③ 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针对质控小组活动的结果,定期组织科室成员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解决导管室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质量持续改进。在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 PDCA 循环,使护理管理有始有终、有的放矢,不仅有基于现状的科学调查,且具体的改进措施也同时被提出,并对措施的追踪落实与效果评价进行强化,实现护理质量真正的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使临床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反复循环、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对管理效能的快速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6]。
, http://www.100md.com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导管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为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由护理部控制,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进行,但这样的检查使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通常科室对护理部的检查有所准备,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实施环节中的各种问题,影响护理质量的提升[7]。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使导管室工作逐渐标准化、规范化,不仅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最终优化导管室护理工作,从而显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芳.综合介入导管室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并总结其体会[J].当代医学,2017,23(4):141-142
, http://www.100md.com
[2]高嵩芹,王馨,毛燕君.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8):41-44
[3]陈健聪,陈利芳.介入手术室的发展趋势与护士的角色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525-526
[4]程莉萍,商明霞,董建英.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93-195
[5]雷荣.浅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3):298-298.
[6]段霞,陈翠萍,施雁.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3):60-61
[7]丁秀珍,丁巧,陈虹,左清梅,孙淑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3):127-129, http://www.100md.com(赵先华)
介入诊疗作为目前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痛苦少,操作安全等特点[1],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如何保障介入手术的安全实施,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成为导管室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导管室采取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792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起实施质量控制管理,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者8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509例,女283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54.56±2.87岁。观察组患者男542例,女258例,年龄22-89岁,平均年龄51.33±2.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评价
, 百拇医药
1.3.1满意度调查 使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手术医生进行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将非常满意及满意列为满意范围。
1.3.2不良事件发生率 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无效造影、液体外渗、手术耗材传递错误、职业暴露、术中机器故障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组间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采用c2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9.6%;觀察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作为继内、外科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也有应用面广,接收患者病情多样等特点。导管室作为介入诊疗活动的实施场所,具有疾病涉及面广、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大等特点[2],因此对护理管理者和导管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完成手术配合扩展到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护理[3]。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在医院护理部指导下,我科自2016年10月起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①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士长总负责,选择高年资护士担任质控小组组长,每组有1-2名质控员,由导管室护士担任。各质控组长及组员定期更换。护士长负责安排各质控组定期组织活动,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监督检查存在问题的持续质量改进。质控组长及质控员负责各自组里日常工作的检查及反馈,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质量控制小组以组内检查工作为重点,掌握组内检查方法、内容以及标准,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会议,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并制定下周期工作目标[4]。
, 百拇医药
② 确定质量控制内容及综合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指标是约束护士工作行为的重要途径,可实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最优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护理检查,减少了工作失误,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了工作的适应能力,提升了护士处理问题的灵活度,最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5]。根据介入护理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制定质量控制内容及综合评价指标。由质控组长带领质控员参照综合评价指标对导管室日常工作定期进行检查。鼓励护理人员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反馈给质控小组。
③ 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针对质控小组活动的结果,定期组织科室成员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解决导管室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质量持续改进。在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 PDCA 循环,使护理管理有始有终、有的放矢,不仅有基于现状的科学调查,且具体的改进措施也同时被提出,并对措施的追踪落实与效果评价进行强化,实现护理质量真正的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使临床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反复循环、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对管理效能的快速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6]。
, http://www.100md.com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导管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为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由护理部控制,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进行,但这样的检查使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通常科室对护理部的检查有所准备,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实施环节中的各种问题,影响护理质量的提升[7]。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使导管室工作逐渐标准化、规范化,不仅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最终优化导管室护理工作,从而显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芳.综合介入导管室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并总结其体会[J].当代医学,2017,23(4):141-142
, http://www.100md.com
[2]高嵩芹,王馨,毛燕君.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8):41-44
[3]陈健聪,陈利芳.介入手术室的发展趋势与护士的角色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525-526
[4]程莉萍,商明霞,董建英.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93-195
[5]雷荣.浅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3):298-298.
[6]段霞,陈翠萍,施雁.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3):60-61
[7]丁秀珍,丁巧,陈虹,左清梅,孙淑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3):127-129, http://www.100md.com(赵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