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12
编号:13594532
综合减灾框架下的现代化灾害医疗体系建设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26日 《健康周刊》 201812
     2.4 建设国际间紧密协作的国际化灾害医疗体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灾害影响没有国界。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对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的应对需要国际化,灾害医疗救援更需要国际化。建设国际间紧密协作的国际化灾害医疗体系,建立健全国际间灾害医疗救援协作机制,完善支援与受援模式,加强灾害医疗救援队伍国际间交流学习,促进对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灾害医疗救援,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4]。

    2.5 建设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灾害医疗系统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建设智慧灾害医疗系统,在灾害风险评估、灾情实时监测、指挥系统构建、人员物资调配、远程医疗支援等方面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使灾害医疗救援高效精准。

    2.6 加强灾害医疗研究和智库建设

    上述体系和系统的建设,离不开灾害医疗基础研究和智力支持。为此,应加强灾害医学研究机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术团体等智库的建设,同时创办品类丰富的国际国内学术期刊杂志,促进灾害医学研究,加强灾害医疗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为灾害全过程的指挥决策、应急处置提供智力支持。

    3 结语

    通过全过程、全员、全灾种、国际化灾害医疗体系和智慧灾害医疗系统的建设,实现灾害医疗体系现代化,使受灾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从而大幅减少因灾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灾害对心理健康的冲击影响,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强有力的灾害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岳茂兴.灾害医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5):1476—1479

    [2]中共中央 國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6年12月19日)

    [3]秦银河.关于建立我国灾难医疗系统的设想.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3,15(5):259—261

    [4]郑静晨.灾害救援医学的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中国灾害救援医学杂志,2013,1(1):1—4

    作者简介:

    李婷,女(1990.11.21-),浙江嘉善人 ,汉族, 职称:初级经济师, 研究方向:医疗保险与经济、医疗和灾害,学历:大学本科。,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