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14
编号:13592208
精神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9日 《健康周刊》 201814
     【摘 要】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病人及家属对住院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精神科开放病房入住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病房环境的特殊原因,病人外出不归或不按时返院、不规则服药情况也较多;受精神症状的影响,病人容易发生自伤、伤人、毁物、吞食异物、冲动、消极、自杀等意外;同时,每位病人都有家属陪伴,家属携带物品复杂,也为病人发生不安全行为创造了条件,属于高风险科室。这些不安全隐患影响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上的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积极开展精神病症的治疗和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古交矿区总医院屯兰分院精神科近年来对收治的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心理变化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进行回顾分析,并将情况报道如下。

    1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预见性护理
, http://www.100md.com
    1.1 护士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护士法律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定期组织护士分析不安全隐患,共同找出避免和控制不安全的办法。护士长排班时注意人员的搭配,并要求护士坚守岗位,加强责任感,多巡视病房,深入床旁,了解不同病人的期望和觀点,并设法给予满足,对病人实施个体护理。这种个体护理的实施给予病人尊重,同时降低了护理风险。同时,注意重点病人的安全,并指导护士对重点病人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见性判断。加强管理,完善安全措施。病人的活动区域、病房内、家属携带物品均应进行安全检查,要求家属24小时陪护。患者躁动不安、精神紊乱更应引起重视。对病人要有爱心、耐心,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有外跑或严重冲动、伤人的病人可建议家属转封闭病房治疗。帮助家属克服对封闭病房存在的种种顾虑。病人外出检查、治疗购物等一定要有家属陪同并经医生允许后在病历上签字,由医生、护士向家属交代院外注意事项及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随时取得联系.

    1.2 加强患者的行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 每周一次针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病人如何正确面对压力、紧张、恐惧、和无助感。教会病人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保持乐观情绪、及正确处理不良生活事件的技巧,增强病人的自制力;对病人存在的不遵医行为如(不按时返院、不规则服药等)给予说服教育或一定的弹性管理,对说服无效或不遵从者建议转入封闭病房,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及病人的安全;加强文娱活动的开展和图书室、健身房、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和活动指导,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限制其不安全行为。
, 百拇医药
    1.3 深化与家属的访谈,架起和家属信息交流的实体链接。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与家属进行沟通,进一步收集病人的资料,可从家属口中获取病人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信息,更精确地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为实施个性化安全护理提供依据;对家属中出现的不正确的与病人沟通的行为给予及时指导,对家属中存在的对病人实施的家庭护理误区给予及时指导;定期组织家属关于治疗用药知识、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和家属在情感上、知识上的长期互动,得到家属配合和信赖,保障了家属对病人的安全监控。

    1.4 注重病人感受,倡导人文关怀。护士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克服自卑心理;对病人的精神症状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随意在其同事、亲属、同学、领导等面前泄露病人疾病隐私;关心病人感受,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可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或满足病人的正当需求;采取激励法来调动病人的正性情绪,并在病友中建立情感互助小组;对有一定特长的病人,可组织其为其它病人或工作人员开展诸如养花、养鱼知识、电脑操作小技巧、烹饪小常识等小讲座,让病人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快乐心情。
, http://www.100md.com
    2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保证夜班人数和充足的休息,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服务质量。对新毕业、实习护士及试用期护士加强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规范护士行为,对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经常性检查。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均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三基”培训,把“三基”培训贯穿到日常工作中。

    3 建立并落实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在目前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映。精神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杯、火柴、裤带等)、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一些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告知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对家属陪住及不遵从护嘱的行为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 百拇医药
    4 结束语

    以往对精神病患者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既不够人性化,效果也不一定好。目前在不少大型专科医院,除特殊患者外(如老年痴呆症患者等),开放式病房已成为主流管理方式。与此同时,患者的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课题,我们希望通过强化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诊治方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等手段加以解决。临床实践中,通过精神检查可知,其实很多的患者都需要进行精神上的护理治疗和心理干预。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转入精神科进行专科治疗,只是在其他科室进行了处理而已。有文献报道,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而临床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以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等最为常见。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认识是基本趋同。在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要结合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进行,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在护理期间,根据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如患者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医院环境、设备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精神科护理的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各种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的管理,通过推行护士风险教育和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更可以增加护理人员抗风险能力,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在精神科,有些风险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如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因此,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医院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9(9):831.

    [2]冒才英,金婉薇,康健华.精神科护患冲突的产生因素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2):12., http://www.100md.com(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