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中医治疗体会(2)
六、讨论
慢性便秘病因病机复杂,病位主要在大肠,但与脾、胃、肺、肝、肾等多个脏腑有關,胃与肠相连, 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 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 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病性又分寒热虚实不同,再根据气血阴阳之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热者清热润肠通便, 气滞者顺气导滞,气虚者益气润肠,血虚者养血润燥, 阴虚者滋阴增液,阳虚者温通开秘 [4]。根据不同个体分型而治。
穴位贴敷属中医外治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将穴位刺激与药物应用相结合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认为穴位刺激可通过经络作用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自我康复的作用。大黄酸有泻下之效,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强其推动性蠕动,通过刺激肠道分泌量增加而达到排便目的;决明子含有的大黄素能清热润肠,有效将人体的废物垃圾通过排便的方式排出体外; 厚朴具有下气宽中、消积导滞的功效,厚朴及其挥发油能反射性的引起胃肠蠕动加快;炒白术可双向调节肠道运动,刺激胃肠分泌增加的同时,减少水分吸收, 从而增加肠腔内渗透压,促进肠蠕动。
穴位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调理大肠传导功能, 同时可刺激局部肠壁神经,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增加肠壁黏膜营养,提高末梢神经敏感度,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改善腹痛腹胀及排便不尽等症状。
口服中药与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三者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的优势,既安全、简便易行,又标本兼治,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俞婷婷 , 赵若华 , 俞晓莲等 .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的 Meta 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17 ( 26) : 3109 - 31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131.
- 张伯礼, 吴勉华. 中医内科学[M]. 第十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