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9710
新型诊断标志物循环miRNA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2日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体液,血浆,1循环miRNA概述,2循环miRNA的来源和功能,3循环miRNA的诊断标志物潜能,4循环miRNA的应用前景,5存在问题及展望
     何顺伟综述,魏晓星,2*审校

    (1.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青海 西宁 810016 )

    新型诊断标志物循环miRNA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何顺伟1综述,魏晓星1,2*审校

    (1.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青海 西宁 810016 )

    循环miRNA是一类在血清、血浆等体液中稳定存在的miRNA分子,具有差异表达明显、检测灵敏、取材方便等特点。循环miRNA可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标志物分子,在癌症预测、产前诊断、损伤及感染检测等多个方面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即对循环miRNA的来源和功能、诊断标志物潜能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目前应用中 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循环miRNA概述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4 nt左右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与mRNA的3′ UTR互补结合致mRNA直接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自1993年被发现以来[1],miRNA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miRNA在进化上具有极高的保守性、时序性、组织特异性及稳定性等特点。研究表明在血清、血浆等体液中能够检测到稳定存在的miRNA,即循环miRNA[2,3]。循环miRNA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表达水平差异明显,与个体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4~6]。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循环miRNA的检测手段日渐趋于成熟,灵敏度高且操作损伤小,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2 循环miRNA的来源和功能

    2.1 细胞内miRNA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细胞内miRNA的产生过程同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过程十分相似。首先,miRNA基因在RNA聚合酶II或III作用下转录形成初级miRNA(pri-miRNA),pri-miRNA长度从200 nt到数千nt不等,经修饰加工后形成含有5′ cap和3′ poly A尾的特征性发卡结构。然后,pri-miRNA被Drosha-DGCR8复合体切割成约70 nt的发卡状miRNA前体(pre-miRNA),继而经exportin-5等蛋白转运到细胞质中。最后,pre-miRNA被Dicer酶剪切成约22 nt的miRNA: miRNA*双链,其中一条成熟的单链miRNA与Argonaute蛋白等结合被引导进入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中,另一条单链miRNA*被降解(图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1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