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 2018年第1期
编号:1279594
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组织细胞自噬变化※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7日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18年第1期
肌纤维,1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方法,2主要仪器及试剂,3大鼠心肌组织大体形态,4大鼠心肌组织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5大鼠心肌组织Beclin-1,LC3-Ⅱ的mRNA表达水平,6统计学方法
     朱智勇,靳卫权,王银星,赵 振,马颖才,王亚平

    (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西宁810007)

    高原心脏病是由急慢性低氧累及心脏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病,通常发生在海拔3 000 m以上。由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加重、右心功能障碍,进一步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严重可致右心衰竭[1]。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心脏病的防治研究逐渐增多,但均未形成统一共识,高原心脏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较高。大量的研究证实,缺氧通过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造成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是高原心脏病的主要发病原因[2]。但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损伤的相关机制不明。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种通过降解和循环利用基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溶酶体依赖性降解过程,在低氧、病原微生物入侵、缺血/再灌注等各种因素刺激下,细胞自噬活性显著升高[3-4]。研究发现自噬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5-6],但心肌细胞自噬在心肌急慢性缺氧以及压力负荷过重等各种应激情况下的变化情况以及功能还不清楚,且缺乏急慢性低氧环境下的系统性观察研究。

    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在不同低氧时间下的变化趋势,揭示自噬在低氧性心肌细胞凋亡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高原心脏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新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方法

    选取6~8周龄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由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0003127),由西安空运至西宁,随机分为对照组(n=10,西宁,2260米)与实验组(n=50,低压氧舱,5000米),实验组大鼠迅速置于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建立大鼠高原低氧环境暴露模型,根据低氧暴露时间不同,分为低氧 1、7、14、21、28 d 组,每组各10只,分别取各组大鼠右心室心肌组织,其中对照组在西宁取材,实验组在低压氧舱取材。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低压氧舱室(贵州风雷航空机械有限公司,型号:DYC-3000,体积:8m×3m×3m),正置显微镜(徕卡显微系统有限公司),石蜡切片机(徕卡显微系统有限公司),大鼠Beclin-1多克隆抗体(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工作浓度为1:200),LC3-II多克隆抗体(美国Abcam有限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工作浓度为1:200)。TRIzol RNA提取试剂盒(美国ambion公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