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研
[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依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普伐他汀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与6min步行距离对比。结果:对比组间数据,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脏功能指标差异甚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治疗,所有患者均提升心功能指标水平,其中观察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患者6min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患者步行距离改善情况良好,观察组距离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6min步行距离,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79-01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属临床常见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心悸、乏力、咳嗽等,对患者身体与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局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以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依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H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为(61.54±1.8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7±4.82)年,合并風湿类心脏病患者26例,冠心病患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为(62.31i1.26)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47±3.98)年,合并风湿类心脏病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其中包括:患者在入院后依照患者自身病情,对其进行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胆固醇受体抗凝剂及β受阻滞剂等适量药物治疗,同时改善患者体液潴留症状。观察组除常规治疗药物意外,对患者给予普伐他汀钠(上海天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0455)进行治疗,用药方法为每天1次,每次20mg,患者睡前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使用NYHA心功能评估法对组间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评定:I级: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几乎无心力衰竭临床症状,Ⅱ级,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心力衰竭症状出现较少,Ⅲ级,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出现频繁;级别越高说明心衰临床症状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m步行距离,在安静与空气流通较好环境下有护理人员在旁陪同进行步行距离测量,患者连续步行6mm,对患者步行后的距离进行测量,测量两次,取测量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患者最后测量结果。
1.4统计学分析以上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脏功能指标差异甚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治疗,所有患者均提升心功能指标水平,其中观察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患者治疗前6mm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步行距离改善情况良好,观察组距离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常规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式为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但同时无法将患者心功能等级得以提升,病情易出现复发情况。有相关文献指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胆固醇,降低心肌细胞受到影响,同时提升骨髓血管干细胞活力,进而提高患者左室射血能力,并通过对血管紧张素的调节,使患者心肌收缩能力与舒张功能得以提升,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百拇医药(李茂森)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79-01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属临床常见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心悸、乏力、咳嗽等,对患者身体与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局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以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5月-2018年7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依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H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为(61.54±1.8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7±4.82)年,合并風湿类心脏病患者26例,冠心病患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为(62.31i1.26)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47±3.98)年,合并风湿类心脏病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其中包括:患者在入院后依照患者自身病情,对其进行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胆固醇受体抗凝剂及β受阻滞剂等适量药物治疗,同时改善患者体液潴留症状。观察组除常规治疗药物意外,对患者给予普伐他汀钠(上海天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0455)进行治疗,用药方法为每天1次,每次20mg,患者睡前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使用NYHA心功能评估法对组间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评定:I级: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几乎无心力衰竭临床症状,Ⅱ级,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心力衰竭症状出现较少,Ⅲ级,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出现频繁;级别越高说明心衰临床症状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m步行距离,在安静与空气流通较好环境下有护理人员在旁陪同进行步行距离测量,患者连续步行6mm,对患者步行后的距离进行测量,测量两次,取测量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患者最后测量结果。
1.4统计学分析以上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脏功能指标差异甚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治疗,所有患者均提升心功能指标水平,其中观察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患者治疗前6mm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步行距离改善情况良好,观察组距离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常规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式为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但同时无法将患者心功能等级得以提升,病情易出现复发情况。有相关文献指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胆固醇,降低心肌细胞受到影响,同时提升骨髓血管干细胞活力,进而提高患者左室射血能力,并通过对血管紧张素的调节,使患者心肌收缩能力与舒张功能得以提升,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百拇医药(李茂森)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力衰竭 > 慢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