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钢板置人内固定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2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指标比较,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评分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分等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63-02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属于骨科临床常见疾病,骨折可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引发患者膝关节活动障碍,部分病情危重患者产生半月板及韧带组织合并损伤。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是常见术式,可提高关节抗载荷、抗扭转、抗剪切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中可对骨折端进行支撑,有效避免骨折区域二次移位的发生,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2019年4月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计42例开展本次研究,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21例,研究组男16例,女5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2.37±5.48)岁,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5例。对照组男17例,女4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2.31±5.38)岁,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4例。两组常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入室后,取两组患者平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结合患者x线检测结果、皮肤受损程度、身体状态等指标,选择合理的方案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切口位置设置于患者膝关节前外侧,对双侧平台实施复位操作,x线检测透视效果良好,利用钢板实施内固定。如患者内髁骨折不良移位,必要时采取小切口辅助复位,利用螺钉完成内固定。
研究组患者采取双侧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切口位置设置于患者膝关节外侧及前内侧,剥离皮瓣操作中妥善保护神经组织,肌肉与骨折位置连接处未实施分离操作。如患者为开放性骨折,采取急诊清创术式或简单复位操作。如患者为I期闭合伤口,需至Ⅱ期炎症控制及肿胀消退后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如患者为闭合性骨折,需采取石膏制动,肿胀完全消退且产生皮纹后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利用C臂机透视,确定钢板长度,于钢板远端设置切口,充分暴露骨质,骨膜外及肌肉下设置潜行隧道,内侧置人T型支撑钢板,外侧置入解剖锁定钢板,钢板上下两侧使用螺钉固定,术后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1.3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asmussen标准,主要指标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稳定性、疼痛情况等,27分以上为优,20~26分为良,26分以下为差,统计两组患者得分优良率。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表示,x2检验,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使用(x±s)表示,t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指标比较,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经双侧钢板置人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优势显著,且不会造成手术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受伤机制复杂,稳定性较差,对骨折块及关节面实施复位难度较大,极易产生复位丢失及关节面塌陷等问题,大部分患者伤情严重,高能量创伤及软组织损伤明显,采用常规外侧钢板固定治疗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与外侧钢板固定治疗相比,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可提升固定的稳定性,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利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可避免内侧切口过度剥离,也可缓解胫前区缺血,术中各项操作可保证骨皮质的完整性,也可提升固定的强度,增加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位置的抗扭转、抗剪力、抗荷载能力,有效降低钢板置入后膝关节外翻和内翻等畸形问题及胫骨平台内外侧髁塌陷问题,可协助患者完成膝关节早期恢复性运动,有助于预后效果的提升。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对植骨及骨折端产生支撑作用,降低复位后二次移位的发生率,使内固定稳定性提升,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临床应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療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对患者骨折区域实施牵引制动,抬高患肢,待消肿脱水及全身性症状改善后,选择合理日期实施手术固定治疗,以此来降低术后皮瓣坏死及感染发生率。为确保患关节面平整度,需利用骨刀在患者关节面塌陷位置下方1cm处实施撬拨,部分患者可实施植骨操作。术中需合理选择钢板尺寸及形状,使其与干骺端相匹配,近端固定需利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实施固定操作。术前需利用x线检查等方式确定患者骨折性走向,并在透视下实施复位,以此来提升复位效果及手术效果。为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定期检查膝关节功能及各项生理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由此可知,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预后效果,且不会造成手术时间延长,与常规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优势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百拇医药(周小建 姜雪峰 孙惠清 倪卓民 徐军)
[关键词]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063-02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属于骨科临床常见疾病,骨折可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引发患者膝关节活动障碍,部分病情危重患者产生半月板及韧带组织合并损伤。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是常见术式,可提高关节抗载荷、抗扭转、抗剪切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中可对骨折端进行支撑,有效避免骨折区域二次移位的发生,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2019年4月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计42例开展本次研究,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21例,研究组男16例,女5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2.37±5.48)岁,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5例。对照组男17例,女4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2.31±5.38)岁,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4例。两组常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入室后,取两组患者平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结合患者x线检测结果、皮肤受损程度、身体状态等指标,选择合理的方案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切口位置设置于患者膝关节前外侧,对双侧平台实施复位操作,x线检测透视效果良好,利用钢板实施内固定。如患者内髁骨折不良移位,必要时采取小切口辅助复位,利用螺钉完成内固定。
研究组患者采取双侧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切口位置设置于患者膝关节外侧及前内侧,剥离皮瓣操作中妥善保护神经组织,肌肉与骨折位置连接处未实施分离操作。如患者为开放性骨折,采取急诊清创术式或简单复位操作。如患者为I期闭合伤口,需至Ⅱ期炎症控制及肿胀消退后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如患者为闭合性骨折,需采取石膏制动,肿胀完全消退且产生皮纹后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利用C臂机透视,确定钢板长度,于钢板远端设置切口,充分暴露骨质,骨膜外及肌肉下设置潜行隧道,内侧置人T型支撑钢板,外侧置入解剖锁定钢板,钢板上下两侧使用螺钉固定,术后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1.3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asmussen标准,主要指标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稳定性、疼痛情况等,27分以上为优,20~26分为良,26分以下为差,统计两组患者得分优良率。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表示,x2检验,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使用(x±s)表示,t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指标比较,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经双侧钢板置人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优势显著,且不会造成手术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受伤机制复杂,稳定性较差,对骨折块及关节面实施复位难度较大,极易产生复位丢失及关节面塌陷等问题,大部分患者伤情严重,高能量创伤及软组织损伤明显,采用常规外侧钢板固定治疗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与外侧钢板固定治疗相比,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可提升固定的稳定性,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利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可避免内侧切口过度剥离,也可缓解胫前区缺血,术中各项操作可保证骨皮质的完整性,也可提升固定的强度,增加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位置的抗扭转、抗剪力、抗荷载能力,有效降低钢板置入后膝关节外翻和内翻等畸形问题及胫骨平台内外侧髁塌陷问题,可协助患者完成膝关节早期恢复性运动,有助于预后效果的提升。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对植骨及骨折端产生支撑作用,降低复位后二次移位的发生率,使内固定稳定性提升,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临床应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療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对患者骨折区域实施牵引制动,抬高患肢,待消肿脱水及全身性症状改善后,选择合理日期实施手术固定治疗,以此来降低术后皮瓣坏死及感染发生率。为确保患关节面平整度,需利用骨刀在患者关节面塌陷位置下方1cm处实施撬拨,部分患者可实施植骨操作。术中需合理选择钢板尺寸及形状,使其与干骺端相匹配,近端固定需利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实施固定操作。术前需利用x线检查等方式确定患者骨折性走向,并在透视下实施复位,以此来提升复位效果及手术效果。为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定期检查膝关节功能及各项生理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由此可知,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预后效果,且不会造成手术时间延长,与常规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优势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百拇医药(周小建 姜雪峰 孙惠清 倪卓民 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