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1年第4期
编号:451295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1年9月10日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
脱髓鞘,硫酸,1发病机制与致病基因,1ASA与MLD,2SapB与MLD,2临床表现,1晚婴型,2少年型,3成人型,4ARSA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5神经系统外症状,3诊断,1磁共振成像(MR),2ASA酶活性和尿硫酸脑苷脂水
     孙珊珊,赵翠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035)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1],通常由芳基硫酸酯酶A(ASA)缺乏所致,极少数与鞘脂激活蛋白B(SapB)缺乏有关[2-4]。MLD的发病率为1/(4~16)万活婴[5-6]。早期诊断对于该病有重要意义[2]。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该病在影像学早期诊断评估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与致病基因

    1.1 ASA与MLD

    硫酸脑苷脂是髓鞘的重要组成部分[5,7]。ASA是水解硫酸脑苷脂3-O酯键的溶酶体硫酸酯酶[8],其基因ARSA位于染色体22q13.33[3,5]。ASA缺乏会导致硫酸脑苷脂不能正常脱硫酸、沉积在溶酶体中,破坏中枢神经系统(CNS)及周围神经系统(PNS)的髓鞘形成细胞[5,7],由此产生的CNS和PNS进展性脱髓鞘,是MLD的典型病理表现,受累组织在甲苯胺蓝染色时表现为红棕色的异染物质[7]。已发现MLD病人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损伤早于脱髓鞘的发生,提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疾病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9]。

    1.1.1ARSA基因突变 目前文献已报道ARSA基因突变超过260种[3],多为错义突变(66.5%),另有蛋白质移码突变(12.0%)、剪接位点突变(6.5%),其他类型及无意义突变等[10]。最常见的3种是c.465+1G>A(19.7%)、c.1283C>T及c.542T>G,合计占已报道突变数的36.9%[10]。

    国内文献报道的已知致病突变如251G>A和296G>T、c.827C>T和c.251C>T以及c.467G>A和c.960G>A等[11-13],均不是热点突变;同时又报道了大量的新发突变,如c.887G>T、c.911C>T、c.1338dupC、c.179_180_dupCA以及c.622delC等[14-15]。有文献报道在21例MLD的病人中发现了34种ARSA突变,含28种新发突变[16]。这提示国人MLD基因突变谱不同于西方人群。荷兰的研究者也指出,在非高加索种族病人中有更多新发突变[17]。

    1.1.2ARSA假性缺乏等位基因 某些ARSA基因改变可导致ASA酶活性降低,但尚可满足人体生理需要,不产生MLD症状,称为假性缺乏等位基因[5-6]。文献报道,ARSA假性缺乏等位基因的频率在2%~8%[5,1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