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2年第2期
编号:451136
游离脂肪酸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预后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2年4月29日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
入院,分级,1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数据收集,3神经功能预后评估,4统计学处理,2结果,1aSAH病人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aSAH病人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3讨论
     王永意,周勇,谢永帆,徐志明,李彤,王伟民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青岛 266011)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动脉瘤破裂是其最常见的病因[1]。虽然近年来随着神经血管成像、神经介入和神经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SAH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总体预后仍不理想,最终只有大约30%的病人能够恢复独立生活[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预后与发病后病人的意识水平、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动脉瘤因素及迟发型神经功能恶化等相关[3]。临床上常根据入院时的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评分、改良Fisher分级或者Hunt-Hess分级等评判病人出血的严重程度、预测神经功能恶化可能和估计病人预后,但此类评分或分级方式较为主观,临床上缺乏客观评价aSAH预后的实验室指标。研究发现,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在创伤性脑损伤[4]、缺血性脑卒中[5]及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6]等疾病中有显著改变。FFA及其代谢产物在介导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7]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AH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反应,并可持续数周[8],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在SAH发生后早期脑损伤及血管痉挛中发挥重要作用[9],这些因素显著增加继发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对临床预后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临床预后aSAH病人血清FFA水平的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