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洪涛教授从脾论治眩晕经验总结
治则,清阳,头晕,1病机分析,2验案举例,1肝阳风火,上扰清窍,2痰湿中阻,3气血亏虚型,3小结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眩晕称之为“眩冒”,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站立不稳,眼球震颤伴恶心、呕吐、汗出、耳鸣、听力下降,面色苍白甚则突然仆倒等症状。《医学正传·眩晕》谓:“眩晕者,中风之渐也”,指出其预后情况[1],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现代医学根据眩晕的病变部位、病因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全身疾病性眩晕、眼病性眩晕及神经精神性眩晕。治疗上西医多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地西泮等药物,但只是对因治疗,因延长患者的前庭功能代偿时间而在短时间内起效[2]。宫洪涛教授在多年的实践中对眩晕的治疗有其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机分析
历代医家对眩晕病机认识不一。《灵枢·大惑论》中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提出了外邪致眩学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治病因素之一,《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支饮,其人苦冒眩”。《丹溪心法·头眩》中强调“无痰不做眩”, 提出痰饮致眩学说。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首先提出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眩晕,说明眩晕与“淤”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