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TM及LR分析儿童烧烫伤危险因素的结果比较
学龄儿童,变量,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于慧婷,施尚鹏,聂 婵,石修权(遵义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99)
伤害已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因。在我国,约有10%的儿童在近1年内遭受过非故意(意外)伤害,至少有1 000万学生受到过各式各样的伤害[1-3]。在各种伤害类型中,非故意烧烫伤是导致儿童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其仅次于交通伤和跌落伤。约49%受影响的儿童在烧伤或烫伤后都罹患了不同程度的残疾[4];故儿童烧烫伤应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就统计分析方法而言,国内外研究基本相似,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分析分析者较多。以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决策树模型(classification tree model, CTM)相当于“非参数”统计的一种方法[5],其也可用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可有效地解决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清晰地展示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其还能提供有效的分类信息和重点变量,能更有效地提供工作方向,所以更具有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本研究从黔北地区多阶段抽样法抽取农村中小学生1885名,对其进行非故意烧烫伤的回顾性调查,了解儿童烧烫伤发生情况及受伤特征,并同时运用CTM与LR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二者的结果差异,为开展儿童非故意烧烫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地从黔北地区抽取3县(分别是凤冈、余庆和桐梓),再从这3县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永和镇、松烟镇、关兴镇、九坝镇和夜郎镇),每镇随机抽取1~2所小学或/和1所初级中学的所有3~7年级在校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9所学校,包括6所小学和3所中学。调查表的内容包括有:①儿童的基本情况;②父母的基本情况;③家庭的基本情况;④非故意烧烫伤发生情况等。
1.2 分析方法 问卷采用Epi Data 3.1软件双录入,并逻辑检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