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0年第5期
编号:1412649
无需再论中医是不是科学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5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
科学主义,三针,西医,1针灸疗法新成果体现中医与自然科学的整合,2科学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3中医与西医:守旧与进步?,4中医是不是科学:唯科学主义的发问,5医学并不从属于自然科学,6结语
     于 珺,庄礼兴(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中心,广东 广州 50405)

    清朝末年,吸收了自然科学成果的西医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自此中医与自然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中医总是受到“不科学”的批评,近代甚至还出现了4次“废除中医”行动,近十年也有“打假卫士”指责中医是伪科学。而另一方面,中医领域产生了不少与自然科学成果或研究方法结合而形成的新成果,中医基础研究也广泛结合了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

    1 针灸疗法新成果体现中医与自然科学的整合

    我国两千多年前已有使用头部腧穴治疗疾病的记载,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针灸疗法。使用头部腧穴的传统针灸理论依据可以概括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1]”20世纪50年代末,针灸临床工作者受到耳针的启发,开始将传统针灸理论与自然科学成果结合,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头皮针疗法,如:1971年正式对外公布的焦式头皮针,其头穴的设置就借鉴了大脑皮层不同功能区域在头皮上的投影位置。头皮针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在国内甚至海外得到了推广,这是针灸吸收神经科学理论产生的新成果。

    被誉为岭南针灸新学派的“靳三针”疗法也体现了不少对神经科学成果的吸收。“靳三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创立,其取穴多以三针为一组,每一组穴都有明确针对的疾病。专为卒中偏瘫所设的“颞三针”特别能体现传统针灸理论与神经科学成果的结合。“颞三针”第一针取在偏瘫对侧的颞部耳尖上两寸,其余两针分别位于第一针左右两侧,与第一针处同一水平、各相距一寸。从传统针灸理论看,“颞三针”的第一针通过率谷穴、角孙穴,第二针通过悬厘穴、曲鬓穴,第三针通过浮白穴,这些腧穴皆为手足阳经交会之穴,可同时调理多经气血。另外,靳瑞教授认为卒中多与肝风内动、情志失调有关,头部颞部又属足少阳经,针之可通过肝胆的表里关系,间接收获平肝息风之效[2]。从神经科学看,“颞三针”之所以定位在偏瘫对侧颞部,是借鉴了大脑左右半球交叉支配肢体的神经科学理论。另外,靳瑞教授发现临床上卒中偏瘫患者脑部病灶的影像学定位多在颞叶,“颞三针”也有针对具体病灶进行治疗的含义。靳瑞教授常嘱咐学生在“颞三针”的具体操作中要常变换第二、三针的位置,以期对颞叶病灶产生更全面的调节。

    如果说头皮针和“靳三针”是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结合,那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的初步总结则是通过现代科研方法——数据挖掘方法实现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