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1年第4期
编号:605049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病名建议改用“烂乳痈”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24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
浆细胞,1肉芽肿性乳腺炎概述,2文献中肉芽肿性乳腺炎现有中医病名及其不当之处,3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病名应改称“烂乳痈”,4结语
     郭 瑞,祝东升,李 巍,周清缘,舒国发,黄思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78)

    肉芽肿性乳腺炎作为一种难治性乳腺炎,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在临床文献报道中,中西医家对于本病的诊治各具特色且颇有疗效。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对于本病的中医病名命名问题成为讨论热点,尚未能达成共识。“乳痈”“粉刺性乳痈”“乳疽”“不乳儿乳痈”“肉芽肿性乳痈”是目前文献中常见的关于本病的中医病名,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这些中医病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经查阅文献及中医古籍,根据中医外科学中所提到的中医外科疾病命名原则,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病名应改为“烂乳痈”。

    1 肉芽肿性乳腺炎概述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乳房小叶单位的非干酪样坏死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乳房红肿疼痛、成脓、破溃为主要表现,好发于产后几年内的女性。亦有报道本病发生于副乳者[1]。本病最早于1972年由外国学者Kessler[2]首先报道。自报道以来的近50年,国内外关于本病的研究层出不穷,诊断治疗多种多样,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然而,关于本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报道,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自身免疫、高催乳素血症、口服避孕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棒状杆菌感染、生育和哺乳等因素可能是其致病原因[3]。诊断上主要是根据医师的临床经验,需将其与哺乳期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炎性乳腺癌等疾病区分开来,彩超、钼靶、核磁等检查没有特异性,病理检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以小叶间导管周围和小叶内见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有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可伴有脂肪坏死,炎症可融合,无干酪样坏死[4]。治疗上,中医内治、中医外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结核药物、免疫抑制剂、手术治疗,或其中多种疗法联合治疗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5-8]。

    2 文献中肉芽肿性乳腺炎现有中医病名及其不当之处

    乳痈。徐飚等[9]根据本病临床特点,认为其属于乳痈范畴。肉芽肿性乳腺炎作为发生于乳房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认为其属于“乳痈”,从理论上讲固然不错,然而这似乎是广义上的乳痈。因为中医外科认为,通常所说的“乳痈”,或者说狭义上的“乳痈”,特指西医上的急性乳腺炎,中西医对于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认识较为深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若将肉芽肿性乳腺炎称之为“乳痈”,从广义上讲是合乎情理的,若本着临床工作实际来说,急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疾病特点及治疗相差甚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