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2年第1期
编号:605005
军事训练中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22年8月2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
降温,官兵,体温,1EHS的发病机制,1SIRS相关机制,2热损伤相关机制,3EHS与脑损伤,2军事环境中EHS的防治要点,1军事训练中EHS的预防措施,2早期诊治,3新的治疗进展,3展望
     杨 雪,方宗平,张西京,陈 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1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2重症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2)

    2018年,美军热射病患者共计578例,热射病的发病率为0.045%[1]。根据起病原因,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2-3]。CHS常发生于夏季,常见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全的人群,如婴幼儿、老龄人群及一些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在夏季热浪期间人群发病率为0.017 6%~0.026 5%[4]。

    EHS则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劳动或训练后出现热应激的年轻、健康成人[5]。近年来我军野外高温环境下驻训、演训任务增多,EHS发生日趋常见,但是因现有数据多局限于部分省份或城市,仍缺乏大规模EHS的流行病学资料,故无法获悉我军EHS发生率。回顾分析我军EHS病例进行综述发现,训练前存在基础疾病、心理应激、失眠、急性炎症如感冒、腹泻、脱水等情况可能是EHS的诱发因素[6]。减少军事训练中EHS的发生事关官兵生命健康,对减少非战斗减员、保证各项任务完成、维持部队士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综述就EHS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进行概述。

    1 EHS的发病机制

    军事训练中EHS的易感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7]。在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和热蒸发等多重生理机制保证产、散热平衡,以维持核心温度的稳定。部队在高温高湿的训练环境下,尤其是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核心温度时,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不能有效散热,而环境湿度因素也会大大减弱热蒸发的散热效果,因此在湿热环境中官兵更容易出现EHS[8]。

    研究发现,EHS的发生发展是由两条独立的通路依次触发:即核心温度低于42 ℃时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核心温度高于42 ℃的热损伤作用,后者可直接导致细胞和器官损伤[9]。EHS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见图1。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EHS:劳力型热射病。图1 EHS的病理生理过程

    1.1 SIRS相关机制

    部队人员在军事活动中常伴有液体摄入量不足和高热环境引起的大量出汗和外周血管舒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