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2方法,2结果,1模型组小鼠旷场中央时间减少,2模型组小鼠高架十字开臂区域运动时间减少,3模型组小鼠条件恐惧不动时间增加,4蛋白芯片结果,5ELISA实验验证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清IGFBP-1浓度升高
潘婧宇,李一章,黄依南,姜东伯,李季锦,周 顺,刘 斌,苑会羚,金银川,杨 琨(空军军医大学:1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2军事医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经历或目击重大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的创伤事件,如战争、重大灾害(地震、交通事故等)或性侵害之后所表现出的慢性精神疾病[1-2]。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长期和反复存在的疫情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导致其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有发展为PTSD的可能[3-4]。
目前对于PTSD患者的诊断主要是以患者的病史、精神状态为主,结合临床精神量表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的自我叙述为依据来进行,缺乏客观准确的生物学预判指标。近年来人们发现炎症反应在PTSD的产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处于PTSD症状期的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血液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TSD的发生与发展[6]。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液炎症标志物例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标志物释放的增加可以导致中枢神经元再生减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损害机体认知功能,进而导致PTSD症状的出现[7];另一方面,这些炎症标志物还可以直接损伤神经元,导致海马和杏仁核等脑区受损,机体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发生PTSD[8-9]。因此,找到一种参与PTSD发生机制的典型炎症标志物,不仅有利于客观准确地筛选和诊断PTSD,而且对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8只雄性C57小鼠(6~8周龄)由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小鼠在12 h白天/12 h黑夜循环环境下喂养,自由进食与饮水,保持良好的温度与湿度条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13 字符。